情商、智商也许是衡量一个人最常用的标准。因为辨识度很高,容易量化。解一道难题,拿到一个高分第一直觉是智商高,处理一段关系扭转一种事态第一直觉就是情商高。
曾几何时有多少人对最强大脑的选手望而兴叹,细想起来根本没有必要。因为人类最有价值的贡献都不是超级记忆力的奇人怪人创造的,都是常人创造的,信息和知识都有高低之分,应该把精力用于追求更高级的知识,而不是背圆周率,因为圆周率自有计算机比你背的更好,背圆周率本身并没有任何实质价值,这些选手的唯一作用只是传媒用来吸引注意力的介质而已。
然而,人与人真正的区别不是智商、情商,而是经历,或者说是智慧。
情商和智商都是一个人经历过程中的产物或是累计物。我觉得比智商更高级的东西应该是智慧,智慧是经历过程中融集了所有知识、经验、思考后的更高层级的创新和开发。
从出生到大学,每个阶段知道你是玩耍还是苦练的也许就两三人,从职场到家庭,每个变数知道你奔波和起伏的也许就两三人,从事业到婚姻,工作是苦是累,感情是疏是密也许知道都不到一两人。而所有能够串联起来的只有你自己,连父母、爱人都不是。
每个阶段的变化,每件事的发生,每个时刻的体会构筑了你的经历,在一点点的经历过程中,犹如计算机代码一般慢慢地不知不觉的录入了你的生命的程序当中,形成了你固有的心智模式,即自带的情商和智商。
世间,和时间一样公平的,就是经历。因为经历没有好坏之分。
你经历平顺并非益事,你经历颠簸也许是福音。别人看来不值一提的经历,也许是你心智模式中最重要的一块。为了多汲取经历的营养,有人提议多阅读多读史,学习和借鉴也许会增加你的知识,但“知道”并非“经历“”,“知道”并非“做得到”。历史上多少饱学之士,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而每临大事一个比一个怂。所以只有去经历才能在你的思维中输入代码。我们说一个有水平的鉴赏家,或多或少都是刻苦专营过的行家;你没动过毛笔,怎么可能能体会那一笔一划的来之不易和精妙之处,你没有痛苦挣扎过双手和弦声部的统一和协调,怎么可能理解古典音乐的崇高和宏伟。艺术如此,学问如此,各行各业皆如此。只有做,才能提高你的思维层次。
谓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