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回首,我踏上这求学的路程也快四年了。在曾经养育了我十八个春秋的土地上,已留下了我对它深深的眷恋,是亲情也是恩情。这是用心感受沐浴在它的恩惠下才会诞生的执念。也在这十八年里,它赋予了我云南这独特的饮食习惯和思维,告知我无论远居他乡,我依旧是云南的孩子,而它也依旧爱我,勿忘家乡。
武汉的天气很怪,至少对我而言。高中时,同学曾对我说过,云南人是家乡宝,离开后都会想回来的。“是吗?”我竟有些嗤之以鼻。高考对我而言就是一块重要的跳板,也是把握命运的重要机会,我要奋力一跃,从这个西南边陲逃离,到我心心念念的江苏去。江苏那温婉动人的江南水乡,古典雅致的民居、宁静悠远的风韵和烟雨莽苍的风情,它就像深藏在海底的珍珠,看不到也捞不着,却天天令我痴迷。
不过,分数的差距让我去不了心念的江苏,但我也毅然抉择一定不留在云南,到外面的世界去闯、去看、去听、去想。不要根深蒂固在那个小边陲里,去开拓自己的视野,哪怕遇到挫折、磨难,也绝不后悔。这不仅仅是我的心声,更是数以万计的云南学子的心声。
虽然没能报上理想的地方,但还是报上了喜欢的专业,来到了武汉。虽早有耳闻四大火炉的名号,真正来到江城的第一天,我便有了后悔的心……离开列车空调的那瞬间,空气中弥散着无形的湿热水汽,一阵风就像一阵热流,吹拂得我毛孔抖索。空气也是黏黏腻腻的,流不下的汗液挂在身上,时刻都觉得难受。此番感受,已经让我看到我未来的四年生活,那瞬间我真的多少在心里流泪。原来他说的是对的,我还是太年轻了。
四年的大学时光转瞬即逝,从最初对家乡平平常常的不屑,到历经艰苦后的执着,又到默默承受后的迷茫。一个人的乡愁,在异地的生活到底是在执念什么?
以前我以为乡愁不过是一种思想罢了,到真正体会的时候才发现,我的心里总是空虚着什么,也在为什么而暗暗沉闷着心灵。四年了,我的思念无非也就是最初别离家乡的寂寞与困苦,对原本生活的渴望和怀念。
家人亲戚当初都不建议我就学离家太远,对一名从幼儿园到高中都在家定居城市的孩子来讲,他们都觉得我的心对家一定是依恋和稚嫩的,太脆弱。嗯,或许吧。我曾经想过我会不会因为想家而偷偷抽噎,这也是一个漂泊在外的学子都可能会有的表现,不过还好,我至今都没有发生这样一件发泄情绪的举动。我不知道该不该夸奖自己,若是以前我会的,只是在成年的路上渐渐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和往日不同。若是依恋在温暖的环境中时,内心最脆弱的一面会自然展露在外;若是在孤身在未知的处境里时,内心最坚固的一面却反射式地保护自己。
说到底罢,在身边缺少着信赖的亲人,体贴的朋友,深爱的家人,缺少着这种精神;没有似若触手可及的云朵、也没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更没有满足我胃口的云南菜,缺失着这种物质。我相信这两者便足以构成了现在的我,乃至多人的乡愁。
离别固然悲伤,却也不失为一件好事。离乡后,才渐渐理解了家的意义,明白了云南的好多事情,也更确定了我为什么这么深爱云南的日食。这或许是多数初高中就住校的同学就能明白的道理,我到大学才学会明白,也比他们成熟得更晚。
清晨的米线卷粉、中午的米汤凉菜、晚上的烧烤夜宵,原本是明天最日常最普通的饮食,在离别的这一刻起变得那么弥足珍贵,仿佛再也过不上那样平凡却又极其幸福的小日子。
人的内心是矛盾的,在追求自己梦想的同时不得不远走高飞,却又在离别时割舍不下那曾最平凡却也最幸福的生活。我现在奢求着,渴望着自己能够继续那样平凡的生活,却也无法放下自己要对梦想的炽热的心。我摸索着我还能做点什么,所以就有了这本回忆录的初衷。
今天的我,依旧拗不下那里的事事物物,感受着自然对我们的恩惠和点点滴滴。对美食总有一份执念的我,在离乡后更是加固了那份思念和心情。在离别的煎熬中度日,脑中的思维都快要崩溃不已,所以最后,我只有把那里的日常饮食化作相思,把那里淳朴美丽的风景记为初恋,把最真挚的乡情变成我的心,向你滔滔不绝地讲述那里的日食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