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部分人对三四岁之前的记忆是一片空白,七岁之前都只能记起一星半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910年发明了"童年失忆"这个词,认为是性创伤压抑了这些早期回忆。后来一段时间里大部分研究者则认为,儿童只是没有能力形成长期记忆,事情过去就过去了。
但是1987年,埃默里大学的心理学家罗宾·菲伍什证明,并非如此。很小的孩子就会形成长期记忆,2岁半的孩子就能记得半年之前的事情。童年经历能在大脑里留下意识层面的印记。
这些长期记忆还不是很稳固,因为孩子的大脑还在发育,大量新生成神经元会影响旧记忆的留存。同时,记忆需要对各种不同事件进行综合协调,需要时间概念和因果概念的帮助,这些能力在孩子身上都不成熟。因此这些最早的记忆,绝大部分都在成长过程里逐渐丢失了。
然而总有些时候这些记忆会留下来。卡罗尔·彼得森的研究认为:如果记忆带有强烈的情绪,那么孩子在两年之后仍然记得的可能性将是其他记忆的3倍。
不幸的是,创伤正好是这样一种情绪强烈的记忆。而就算所有的细节都忘掉了,就算记忆本身已经彻底迷失在神经元的迷宫里,很多时候,它伴随的情绪还在。
心理学家帕特丽夏·鲍尔说,就算我们不记得童年时都发生了什么,它们也会给我们留下或好或坏的印记,影响我们对自己、他人和更广阔世界的看法。我们会带上相应的概念,哪怕已经不记得这些概念是为什么形成的。
虽然童年经历对成年后性格的影响还不能说十分明确,虽然人远不仅是单纯的记忆堆叠,虽然这些经历留给我们的故事也可以迁移变化(谈话疗法对人的帮助和治疗正是基于此),但我们对世界的基本概念确实会在那时形成。
演员杨蓉曾在微博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主人翁是一个小女孩。
那时候,在妈妈工作的厂子里,有一个花园,会有很多不同年龄的孩子在那里一起玩。那一天,妈妈同事的儿子–被她叫做叔叔的那个人,说带她去自己家里玩一会儿,小女孩就高高兴兴跟他去了,因为他不是爸妈说的陌生人。
卧室里黑黑的,有一扇窗户是打开的,但是阳光却透不进来。他让小女孩躺在屋里唯一的一张木质的单人床上,说要玩个游戏,让她分开双腿,然后自己爬上去。他的动作幅度越来越大,而那个小女孩的心情从好奇变成了焦虑然后是恐惧。
那一年,小女孩4岁。
后来有一天晚上,小女孩当好玩把这个事情讲给爸妈听了。她的父母惊呆了,父亲气的发抖,说要拿刀去砍他,母亲问,他脱你衣服了吗?小女孩摇了摇头。
30多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提起过这件事。这好像只是一个她心里不为人知的一个秘密,从不主动想起的秘密。就在昨天,网络上一段小孩子"萌萌哒"回答父母提问的视频,让她崩溃了。
她一夜未眠,四岁时候发生的事情,犹如电影画面般地不停涌现出来。四岁时发生的其他事情都不记得了,唯有这个秘密,甚至是那天空气的味道、温度,那时她的焦虑和恐惧,都记得清清楚楚。原来选择忘记的秘密,反而是记忆里最不会被抹灭掉的。
长大后的她,想起这一次的猥亵行为,依然彻夜难眠,心怀恐惧。而视频里涉及到的那些孩子,他们身体和心理遭受到更大伤害,那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难以想象。
她第一次有了想把这件事情讲出去的念头。"可是这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情,别说出去。你不说,永远不会有人知道。"心里有一个声音对她说。是啊,当初小女孩的父母没有把这个事情扩大,只是把自己的孩子更加严格的看护起来,不也是出于"不光彩"的考虑吗?这是大大的悲哀。
更大的悲哀是把这种"不光彩"转嫁在被侵害的孩子身上,而选择沉默,其实是在变相地纵容了那一双双黑手伸向孩子。
这是她的秘密,要说出来,对她来说真的不容易。但说出来了,她反而卸下了所谓的"不光彩"。
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4岁前没有解决的问题及13岁前没有满足的天性需求,人们会一生去追逐和寻求满足与解决!而那些痛苦记忆也是终身留着血的无形伤口,无形的吞噬着生命能量,影响着今后的性格与思维方式,决定着你的未来生命状态与轨迹。
很多抑郁、精分、性格障碍等严重的心理问题,多部分来源于童年的创伤记忆;同时心灵垃圾太多会影响到智慧的开启与发挥,背着心灵垃圾的人不仅性格和思维有障碍,也会身心能量弱,影响发育。
13岁前消除创伤记忆,会影响到人的一生,主要是性格与思维方式的完善和智慧的提升,去除糟粕,重新构建合理完善性格与人格,即完善的人生运行系统与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