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进行了心理课学习,主要听了《关键对话》,这是一段音频。
讲的是如何与人沟通,听过之后里面很多的东西,完全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
1.攻击性
攻击性分为:向内攻击,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向内攻击就是自己憋着,不和别人进行沟通,这样很容易把自己憋出病来。
被动攻击就是别人骂你,也不还口。让别人很难受,自己也不会有任何收获。
主动攻击简单来说就是和别人沟通发生问题时,你是主动去对方的那个人。
如果滥用攻击的话就会成为街头的小混混,或者监狱里面的犯人。
所以攻击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在我看来,有一部分是好的,也有坏的成分。
因为如果你不表达出来一直憋在心里,和你沟通出现问题的那个人永远都不会知道。
或许下次在同一方面还会出现同样的问题,还是一样无法解决。
2.和别人谈话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原则
原则就是要100%的相信对方和尊重对方,这点也许很难达到。
但是凡事都讲究一个过程,最终达到的时候你会有无法言语的喜悦。
3.开始对话时要注意到的:
生气的时候不要和别人说话,因为在生气的时候你的智商是为0的。
等到事后再去后悔,也无法弥补当时冲动所说出来的话,那些话也不能再收回了。
生气时要用谈话的目的来说服自己,情绪会慢慢平静。
在谈话前需要注意几点:
(1)要记住自己要达到的目的
(2)你能帮助别人解决的问题
(3)要注意你们共同的关系,确保谈话后还能维持以前的关系。
(4)最后要想清楚自己到底该怎么做
谈话的时候需要牢记你这次谈话的目的是什么,不要谈着谈着两个人都吵起来了。
完全忘记了这次谈话的目的,导致谈话不了了之。
如果在谈话的时候吵起来了,一定要想起自己当时谈话的目的,这就会使心情冷静下来。
对话时如果吵起来追求公平,那完全是小朋友的做法。
因为对小朋友来说,她是弱势的一方,小朋友她没有办法,所以只能号召公平。
强者不会追求公平,他只会在意如何将这个问题更好地解决。
4.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就是由于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
举个例子来说就是,一个孩子如果考试一次次不及格,那么他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渐渐产生厌学的心态,上课也不会好好听课,有时还会跑神。
小孩子在小的时候,有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做,可是因为第一次做就会做的很糟糕。
大人会告诉他们你不能做这个,你不能做那个。
小孩子本来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可是因为大人说不能去做。
他们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想,做完后,大人会不会也不让做。
时间长了,他们就对自己要做的事情不那么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