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时候,有一个店铺,铺里有一件非常珍贵的貂皮大衣,但是因为价格太高,一直卖不出去。直到后来店里新来了一个伙计,他说拍着胸脯说,能够把这件貂皮大衣在一天内,原价卖出去,掌柜当然不信,这衣服都在店里挂了几个月,来的人,只是问了价钱就摇头走了,怎么可能在一天内卖出去呢?
首先,伙计让掌柜配合他的安排做。他要求不管谁问这件貂皮大衣卖多少钱,一定要说是五百两银子,而其实它的原价只有三百两。二人商量好以后,伙计在前面打点,开始忙活,掌柜呢,在后堂算账,过了一上午基本没有什么人来。下午的时候,店里进来一位妇人,在店里转了一圈后,眼镜盯住那件貂皮大衣,她问伙计:“这衣服怎买的?”伙计假装没有听见,只顾忙自己的事情,妇人加大嗓门又问了一遍,伙计才“回过神来”。
他恭恭敬敬地对妇人说:“对不起,我是新来的,耳朵有点不好使,这件衣服的价钱我也不清楚,您稍等下,我先问一下掌柜的。”说完就冲着后堂大喊:“掌柜的,那貂皮大衣怎么卖的?”掌柜的大声地回答说:“五百两!”“多少钱?”伙计再问了一遍。“五百两!”声音比之前还大。妇人听得清清楚楚,心里觉得太贵,不准备买了。而这时伙计憨厚地对妇人说:“掌柜的说三百两!”妇人一听顿时欣喜异常,以为肯定是小伙计听错了,自己少花二百两银子就能买到这件衣服,于是心花怒放,却又害怕掌柜的出来了,于是付过钱以后,火急火燎地离开了。就这样,伙计很轻松地把这件尘封很久的貂皮大衣按照原价卖出去了。
伙计很聪明,利用人普遍的消费心理,价值100元的东西,100元买回来,那叫便宜;价值100元的东西,50元买回来,那叫占便宜。消费者经常追求所谓的“物美价廉”,其实,消费者不仅想占便宜,还希望“独占”,这给商家有可乘之机。如在终端销售中,讨价还价比较普遍,许多商机经常打出“最后一件”、“最后一天”等宣传语,或者是打出“跳楼价”、“一折”等概念,或者是提供一些无数价格让消费者来讨价还价等等,让消费者心理感觉的物美价廉,贪占了便宜。
今天出去吃火锅,店家搞活动,满一百减免15元,当时我也在想多点一些,可是我忽然在思考,我为什么会想要去凑个整数去减免,我已经吃的够饱了,如果再花一点点的钱去兑换一些食物,但是我是吃不下的,为此我却会多付出一些钱,而且如果强迫自己把再点的菜吃完,那出来损失钱,更会让身体受罪,这样做的动机,是想让自己花的钱更有价值,100元可以花出多余100元的价值,这或许会让心理满足,但实际呢,却会多花费金钱,买一些出不完的食物,这也许是得不偿失。
花钱10元钱买了一包饼干,打开发现饼干是坏的,但是就扔了很可惜
所以把坏的饼干吃了,最后肚子不舒服
你以为吃了那饼干好像是把那钱赚回来了,其实十元钱赚不回了
而且你还会得到,吃了一包坏饼干的结果。
所以啊,一切的吃亏,都是从贪便宜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