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花了三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了一篇教学设计和论文,直到凌晨两点才结束回家。参赛截止时间是今天,原本是不想参赛了,但写完昨晚的日更,把心静下来,效率竟然比较高。我想,高效率得益于两个点:第一,前期有实践基础,昨晚只是花时间去加工而已;第二,每天的日更记录及时将工作中的重要体验记录了下来,成为了可编辑的基础(不仅是文字记录基础,更是思想沉淀基础。)。定稿后,我自己都很惊奇,7天假期没有完成的事,三小时居然搞定了俩。我再次体会到了坚持记录日常的甜头。
今早起来,母亲腹痛,我提议去医院看病。母亲没有异议。想来是真的很痛了,如果能忍,她绝不去医院瞧病。候诊的过程中,我内心有些焦虑。去年,母亲也是腹痛,诊断结果是肾炎,CT结果显示母亲的肾上有像气泡一样的肿块。当时医生说,要定期观察。此刻,我担心母亲旧疾复发,如果恶化了,我怎么办?我还没有为此做好心理准备。
看诊的医生是新来的,一方面,业务不熟,不怎么会用医院的诊疗工作系统,另一方面,人很热心,总喜欢向患者解释,担心患者听不懂,有时候还会用手在身上比划比划。因此,花在单个病人身上的诊断时间较长。凑巧,挂的科室又只是他一人上班,我们只能耐心等待。指针转啊转,终于轮到母亲看诊了。通过面诊,初步断定是阑尾发炎,建议做B超进一步检查。母亲还在继续询问,医生又要开始比划了。我连忙接过话头,带着母亲前往B超室,真不忍心后面的病人继续等待。
B超结果显示阑尾炎,医生建议住院手术。上午刚住进去,排了下午3点的手术。母亲3点20分进入手术室,大概4点20分,医生拿着用密封袋装好的一小节阑尾告诉我,这是从母亲体内切下来的阑尾,肉眼可见地发炎了。看到那节肉段末梢泛着不一样的鲜红,我心里一阵恶心。母亲下了手术台,有些模糊的意识。嘴唇又干又白,丝毫没有血色,被病痛摧残的母亲瞬间老了许多。健康是福啊,愿母亲以后无痛无灾。
母亲在医院住院,我要带着快满3岁的女儿。晚上没有办法在医院陪护。想到在外上班的老公,心里一阵凄凉,只能请一个陪护今晚照顾一下母亲。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