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一定被“蔡徐坤”这个名字刷屏了。你不一定知道他是谁,他参加了什么节目,他有什么故事,但如果你有看新闻的习惯,你一定不止一次看到过他的名字。出于好奇,你也许还会百度一下他。
哦,原来这小子是位新晋的炙手可热的新生代偶像。
长大成年后的我们已过了青春期荷尔蒙过盛的年纪,也许早就不屑于关注此类稍显稚嫩的明日之星。
但你可能把其他更成熟,更有魅力的明星当作自己的精神榜样,你会听他的歌,追他的剧,关注他的动态。欣赏他们作品的同时,你被其人格魅力所征服。
成年人可能不会用偶像这个词称呼自己的精神榜样,现如今更流行的说法是男神女神。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他们号召发起了一项活动,你会花钱支持吗?
如果你的男神出新专辑,你会买吗?他开演唱会,你会追到各个城市去听吗?
如果你的女神出演了一部新电影,你会去电影院看吗?会去几次?为她的票房大火添根柴?
总而言之,你愿意为你的偶像花钱吗?有人会说,精神偶像嘛,老提钱多俗。
可有人也说了,你对偶像是不是真爱,就看你愿不愿意为他花钱了。
追星,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里一直扮演着“坏孩子“的角色,很多家长和老师谈”星“色变。
但是,抛开新生代偶像质量参差不齐的弊端不谈,凡一线,超一线偶像哪有不优秀的?
十几年前的超女快男胜出者如今已是华语流行乐坛的中坚力量。
早期被人诟病吐词不清的周杰伦还在继续影响着一代代的年轻人。
小小年纪就出道的TFboys吸粉无数,粉丝陪着他们成长,从小小少年一路努力着变得越来越优秀,转眼就成年了。
偶像陪着粉丝一起长大,填满了彼此的青春记忆,互相支撑着,互相成就着。
现在互联网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便捷多样的信息传播途径,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看见外面的人和事。
孩子这个群体接触到这些信息后,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来选择自己的偶像。
追偶像对孩子来说就是在找自己。他粉什么样的偶像,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优质偶像对孩子个人三观的树立有着家长、老师都起不到的强大作用。这是他们认识自己,进而和自己、和世界对话的窗口。所以孩子追星,堵为下策,疏乃上策。
成年人追星,相对来说就没那么多顾忌了。
成年人有更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粉上一位三观极正的偶像绝对是一件大幸事。
看着男神女神敬业奉献,学习精进,快乐生活,自己也会倍受鼓舞和启发。养眼的男神女神也妆点了时而苦闷困惑的小生活。这是一件双赢的事。
此时为偶像花些力所能及的钱,不仅是对偶像鼓舞自己的一种回馈,也是对自我价值感的一种肯定。
人家娱乐了你的生活,丰富了你的精神世界,适当的回馈你都吝啬不给的话,那你的”粉“就是假粉。
偶像经济并不是洪水猛兽,每个时代的人们都需要有自己的精神偶像,适当的经济投入并不会带来多大的负面效应,相反,它可能正是你梦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