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九年前,我在普洱茶的原产地易武买了几片普洱生茶,两三百元一片,在家里放着就一直没去理过。前阵子跟做茶叶生意的朋友聊天,发现价格翻了20到30倍。
因为是纯粹当作业务喝茶爱好,所以谈不上赚钱。
偶尔也忍不住会想,早知道,那时候采购个几万十几万的茶饼,放到现在多好。
不过,世上哪有什么早知道。
小时候,我也喜欢邮票喜欢集邮,后来却是没坚持下来,不过大致还是有些链接。
姑且不说当时300元一枚的猴票,现在一万多了。
前阵子去到藏品店里看了下,每年发行的年册,每过个一两年也是会有一定的涨幅。
相信按当前的这种投放量,许多也都是有价无市,不过不妨碍顾客们看到历年年册涨幅数字就怦然心动。
就如同幻想着,假如我当年就入手某一套,或者每年几套几十套,会是什么样呢。
可惜,过去是回不去的。
这些收藏啊,升值啊,
除了稀缺效应外,我们为什么而付出?哪里是它本身啊,本身的价值固然有不少,但更多我们买单的,或许是时间的价值。
时间越是不理睬我们,冷冷的径直的向前奔去,我们就越发的爱它,以及它冲刷过的事物。
回到开头,记得那年在易武的时候,与茶厂老板闲聊谈起藏茶,他跟我说的一个事情。
有一位年轻人,出国去了加拿大,估计要待上几年。在加拿大期间,每年都给他转账5万块,让老板帮忙挑选和收购当年的好茶叶制饼,帮忙储存。为此他还租了一个仓库存放茶叶。他告诉老板,说如此持续5年,5年后他回国后,想开个自己的茶庄,这些茶叶就可以作为支撑了。
原来,还是有不少人能做到有意识的前摄性规划、有计划的操作,真的非常值得学习,不过我想,这种眼光,也不是说学就能学得会的吧。就像有些道理,知道和掌握,总是差了一条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