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铺天盖地的公众号内容中,大家都听过10000小时天才理论和低水平勤奋这样的名词,10000小时天才理论之后就出现了刻意练习,讲到了无精心设置目标和有效指导下的勤奋累积是无法让人称为某项技能的专家的,而通过有效练习、分解目标、及时反馈,既有数量也有质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技能的升级。而低水平勤奋也提到了没有精准目标和有效方法的努力是很低效的努力,甚至像李尚龙写的哪本书《你所认为的努力不过是浪费生命》。这种言论让我恐慌和局促不安,正如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是坚持小事,并通过积累来获得人生质变的,如何才能避免可能出现的低水平勤奋呢。
难道我每天的努力也是低水平的吗?我尝试思考我们在学习的易效能带给了我们什么?易效能最有力的推动力量是什么?
我回顾了易效能的原则和方法,首先易效能提供了道术器用完整的理论框架,并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将工具、行动、人生大道结合在一起。而易效能最有力的几句口号:如何过一天就是如何过一生,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烂开始、好发展、好结果,先完成再完美,爱非坚持...等等,这些话既鸡汤又真的有指导意义。易效能最直接的力量就在于刺激你立刻马上行动起来,靠想是改变不了人生的。而且对行动本身也做了简单直接的引导--从早期跑步开始!
我回忆起这一段时间的坚持和自觉,突然认识到易效能通过这种简单到令人发指的指导带给我们什么---自控力与行动力!这两项能力是决定很多事情最终结果的最大因素。是几乎所有成功者所必备的。
想到这我又有点兴奋了,我这是迈向成功的节奏吗?也许是,但如果缺了另外一环肯定是还要走很多弯路。那就是记录与反思。
易效能的晨间日记如果你仔细观察这几大分类会发现涵盖很广,每日目标,人生目标,每日收获,每日反思,本月成就。首先记录反应了我们的生活状态,反思又对其进行了修正。这样的过程让我想起看《番茄工作法》作者提到的名词:持续改善。
是的,通过不断的反思记录反思,让我们对自己的行动进行不断修正。逐渐形成习惯之后,做其他事情的时候,自然而然的能力迁移就会让我们受益良多,这无形中是否告别了低水平勤奋呢?
人生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慢慢消化体会,在自我管理这条路上我们刚刚开始,但每一步都要走好,之前我还觉得自己早起跑步不错,现在看来,反思能力尚待提高。总结如斯,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