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是立世之本;圆,是处世之道。
01
我们总说,人生是自己的。但是人生不是只有我们自己。
这一生,遇见的人,要做的事,都是此生避不开的经历。许多时候,我们埋怨世事多艰,人心难测,但是我们没有能力改变周围的环境,也不可能改变任何人。
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原则和认知标准,没有谁是甘心为了迎合别人而违背自己的初衷的,在我看来,每一个不忘初心,坚持自我的人都值得尊重。
即使生存在世故圆滑的人堆里依然艰难地忠于自我,不说违心话,不随便拍马屁,不阿谀奉承,不敷衍附合。可他们的处境往往都显得不那么顺心如意。
所以说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
常常有人认为,成熟就是变得圆滑世故,违心话脱口而出,还会拍各种花式马屁。这并非成熟,而是世故。
过早奔着“精于世故”去的人,最后也仅仅止步于世故,归于平庸。
成熟是内心真正变得宽厚,而善良的成熟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留天真。
02
02
但自我和世故之间并非是完全对立的,并不是只能舍二取一。
古人凡事讲求中庸之道,为人处世同样如此。
关键在于,外圆内方,“方”,是留住自我;“圆”,则是将自己的主见游刃有余地进行表达。
曾国藩早年间由于太过彰显内在的锋芒,血气方刚,常常以圣贤自命,说话得罪了不少人,这让他在仕途上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阻力。
之后他开始反思,慢慢明白谦逊的重要性,并懂得发现别人的长处,在秉持傲骨的同时,与人相处言辞谦恭,这才使他后来在官场上如鱼得水、平步青云。
秉持内心的原则和底线,还不忘体贴他人,给人以优越感,人生征程才会走得更加精彩。
那些只遵从自我,不懂变通的人自然会遭受一些摩擦和争议;而太圆滑的人,自然是没有多少人愿意真心接近的,因为他们实际上不过是一个虚伪的利己主义者,没有自我,没有底线。
我始终坚信,凡事都只有一种作风的人,不叫能坚持,而叫认死理。
人生最忌讳的,是走到哪儿都一种态度。要么就是放纵不懂收敛,要么就是温婉不懂爆发,最后只能捉襟见肘,顾此失彼。
03
面对什么人物就以什么口吻说话,生活不是只有一种可能。
外圆内方,讲究处事圆润,滴水不漏。但心内不是没有坚持。
真正想做点事的人,为着事业的达成,必要时转变方式、转变态度,“变通不变节”,本身无可厚非。
人生不只有一种态度,不只有一种活法。
要的,无非就是生活灵巧,活得自在,有时候我们只是陷在自己给自己框定的思维胡同里面,很难走出来,很难接受新的观点,会本能地排斥,捍卫自己原本的观点和思维定式。
但是成长一定是一个不断挣扎改变的过程。
经验和阅历有限,这篇文章可能分析的不太全面,还请谅解。
希望对你有帮助。
以上。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佐格空间,我是陈小个,在我们的空间等你。
佐格空间
听懂这里的故事,过好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