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城的北部约四十公里远的深山区,有一个小山村,因其座落在一个平台之上,又因其早年间几棵古老的玻璃树而被称为玻璃台。
玻璃台是名副其实的小山村,人口不多,安静祥和;四周群山环绕,空气清新。
这里交通便捷,景色宜人,村前那条宽敞平坦的胡关路,喜迎东来西去、南来北往的客人。村西南有著名的一线天、天子谷;村北有老君山,山上三公里长的明长城遗址甚是壮观;村东十二、三里外的平谷第一高峰~~东指壶,更是闻名遐迩。
清晨,迎着初升的太阳,驱车前往东指壶。通往东指壶的‘’九曲十八弯‘’依山势而建,越往上路越陡。行至半路,因路面积雪结冰,车轮打滑难行,便将车停放在路边,步行而上。
路边的雪更厚,一脚下去,鞋子便深深地陷了进去,可朋友们却兴奋异常。踩在厚厚的积雪上,‘’嘎吱嘎吱‘’的声音此起彼伏,给这寂静的山谷增添了动感与活力。转过最后一道弯,金色的阳光扑面而来,亮堂堂,暖洋洋,东指壶三个大字在红瓦、蓝天的映衬下越发的耀眼。
一步一步跨上台阶,来到台上。有的发了怵,不想再登;有的则强打精神,拖着疲惫的身体,拄着棍儿硬撑着往上走;还有的则情趣盎然,兴致勃勃,准备登顶,一睹东指壶冬日的芳容!
越过大门,沿着青石铺就的台阶信步拾级而上,阳光撒满树林。林中,玻璃树光秃秃的枝条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了金色;抬头,透过树梢,便见湛蓝的天空,让人心情倍加舒畅。远看,那黄色木栅栏依着小路曲折而上,就像竖起来的五线谱,跳跃着向前。地上,满是飘落的厚厚的黄色玻璃叶;脚下,斑驳的树影、栅栏影子及自己略显笨拙的影子交叉重叠;耳边,哗哗的脚踩落叶声音及偶尔的清脆的鸟叫声交织。
不一会儿,便到了第一个山顶。一条平缓的石路通往东西。东边不远处是一个亭子。站在亭子里,向南望去,透过纵横交错的树枝,仍然能清晰地看到远方崇山峻岭之间那磅礴的云海!有朋友禁不住大声喊道:‘’跟黄山一样!‘’
欣欣然出了亭子,折回,一路向西。地势平缓,如履平地。忽遇一略微开阔之地,我们禁不住拿出手机,轮番对着南边的云海狂拍。蓝天,云海,青山,恍如仙境!
这一幕不由得想起了那年的夏天,姐妹四人初游东指壶,山间郁郁葱葱,云雾缭绕,我们亦如仙人置身于梦幻般的世界里,低语、畅游,好不惬意,好不陶醉!
继续前行,道路或平缓,或陡峭,或窄的只能容下一人。我们走走停停,赏景拍照,终于看到路边一小块空地,视野开阔。站在一块石头上,静下心来,俯瞰脚下,只见那覆盖着白雪的公路弯弯曲曲,‘’九曲十八弯‘’果然名不虚传;玻璃台新村的小楼高矮错落有致,仿佛一副山水画,就连四座楼背后的那个叫不上名儿的小村落也看得真真切切。
此时,有的朋友吃不消了,开始往回走。而我游兴正浓。顾不上累,继续向上攀登。路边那散落其中的一个个石桌石椅,途中那一块块奇形怪状的巨石,还有那条用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块铺设的平整山路,都令人惊喜,不由得不佩服那些修路人!是他们用勤劳与智慧,是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才将一座普通的山打造的这么有魔力,让游人乐此不疲、流连忘返!
攀上一个平台,再攀上一个平台,一直走到尽头最高峰~西亭。这个亭子两层,虽急于赶路,但不舍得错过,迅速攀爬木制台阶而上,站在不同角度,将东西南北的一切景物尽收眼底。阳光、蓝天、云海、积雪,让冬日的东指壶分外的迷人!
下来西行几十米便折向下山的路。下山的路很窄,看得出来,这里极少有人行走,落叶没过脚踝,深一脚浅一脚,连走带跑,追赶同行的人。有的路段积雪很厚,阳光照在上面,晶莹闪光,即便着急,也只能小心翼翼,缓步而行。不经意间抬头,便见山坡上一片一片的积雪,木栅栏清晰可见,哦,上山的路就在上方!
有的路段,一看就没人走过,积雪落叶薄冰裹挟到一起,更加难走。棍子发挥了大作用,探路加拐杖。‘’不知还有多远‘’,低头思忖间一抬头,赫然发现同伴正在静静地等候,紧张的心一下子就放松下来。
与朋友一路下山,安静、闲适、惬意与舒畅。下了最后一级台阶,禁不住回望,天更蓝,东指壶更美!
玻璃台的美不仅仅在山,更为难得是一年四季空气清新,即便县城雾霾笼罩,而这里却成了霾外之地,因此,来此避霾的人趋之若鹜。有的白天来,溜达够了就走,而越来越多的人则选择了在农家院小住几日,白天在周围登山走路,夜晚在院外看满天繁星,累了吃着地道的农家饭,困了睡干净整洁的热炕,闲了玩牌聊天喝茶打麻将,憨厚的农家院主人还不时地拿出自己酿制葡萄酒、制作的山楂片、水果罐头及自产的各种水果招待远方来的客人,让游人们在这个遥远的小山村体会到家的温暖与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