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概念的兴起源于工业时代,当时对产品的定义是,“生产出来的物品”。而产品在随后的发展里又具有了更丰富的含义,即“做为商品提供给市场 ,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
出于对未来的展望,这里对产品的定义再次进行丰富:“产品是人们生活场景的解决方案实体化”。
比如未来自动驾驶技术被普及,那么消费者们就不再需要购买汽车,而是需要一套“从预约出行到到达目的地的完整解决方案。这样产品的主体,可能并不是汽车产商,而是如滴滴、Uber这样的出行平台,我们现在见到一些汽车厂商与滴滴合作专门推出供滴滴专车使用的服务型汽车,可以当作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演。
通过人们对产品概念理解的变化,可以看出时代主题、人们生活方式与诉求的变化。对这样变化的理解,也可以让我们获得对产品设计、开发与推广等方式更多的认识,更有助于解释各种新概念如“新零售”、“新消费”和“新基建”等。
产品的过去:对生产力的追逐
在工业时代之前,有的只是工艺品、货品与工具。这时候,尚未出现的产品概念,是手艺人的时间与生命,是商人跨越的万里土地,是贵人手里的奇技淫巧。市面上流通的物品,价值多决定于材料和制造工艺的稀缺性,而非功能。
步入工业社会后,产品的功能性被大规模释放。生产力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科技被当作第一生产力,也主要发生在中心化的大组织内。前沿科技经常被率先应用在军事领域上,再按需转为民用。民用产品则因为标准化、规模化而可以被绝大多数人所消费和使用,用于提升生产力或进行生产力再生产。
产品品类也因此迎来爆发,工具与商品属性并重。商品激发了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工具使得人类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拥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比如冰箱的冰冻与保质食物的能力,空调调节气温的能力,生产机器运输和搬运重物的能力等。
这个时代,推动着生产力生产各种产品,构建起完善的基础产业满足了人类衣、食、住、行、用、育、乐全方面需求,推动了社会与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冲突与战争。
大国能力在快速扩张,对劳动力和市场充满需求,却又缺乏彼此间国际性的沟通协商机制,也就为两次世界大战埋下了隐患。战争又引发了对和平和协商的向往,世界在经历了冷战等一系列冲突的磨合后,最终完成了全球化结构的塑造。
在资本扩张的冲动,与和平大背景的影响下,一些产品和发明,如电报、电话搭建了沟通的能力;集装箱、货运工具搭建了运输的能力,合力实现了经济、文化、政治的全球化改造,解决着和平合作的社会问题。但归根结底,这个时代的全球化,是生产力结构的全球化。
在西方政治与经济的拉扯下,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发达国家手握核心技术和核心产业,共同形成了这幅时代画卷。在这幅画卷中,产品是生产力的具现化,是领域与规则的载体。
产品的现在:数字政权的刀剑
互联网是一项神奇而伟大的发明,它既是一项通讯技术,同时也是对人类协作模式的一种抽象再具象的产物。它的发明和普及,为人类创造出一个新的数字世界。好比原子分子构成了物理世界的一切物质,信息则是数字世界的原子。
随着人类将物理世界的信息逐渐记录在网络上,数字世界也在逐渐成型,并开始一点点改造物理世界的秩序。
首先改变的是信息不对称,比如早期的门户网站“搜狐”、“雅虎”等,又如现在依然存在的信息平台,“豆瓣”、“58同城”、“大众点评”等。以前大家购买一台电脑,可能要去所在城市的各种电脑城货比三家,因为很可能相距5分钟车程的两家店铺,产品价格与种类就差距颇多。而随着网上论坛的兴起,信息打破了由物理空间导致的隔阂,物理世界的交易秩序于是受到了规范。
再到如今电商的发展,“消费者”与“店铺”在互联网产品上的集中,构成了一个数字世界内超大客流量的黄金商圈。甚至因为摆脱了物理容量上的限制,无数小商户都可依此生存,又构成了一个庞大且24小时不间断的消费生态。
互联网巨头们正手将商户流量做成了一个聚集消费者的收税领地,反手又把用户流量和行为特征也做成了买卖,交易给店铺进行流量引导,这与现实生活中的地产霸主何其相似?
打破信息不对称的进一步就是打破知识垄断。过去需要很多专业人才才能处理的问题,已经可以通过网络找到解决方案。这也造成了传统咨询行业无法再依靠简单的销售方法论而赚钱,数字化教育的兴起也在颠覆传统的补习班,甚至高校的论文也曾被一群具有自由意志的年轻人免费公开,互联网目前确实还是一片自由而野蛮的土地。
但就像互联网巨头已经用各种互联网产品在这片土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如阿里的淘宝购物城堡、腾讯的微信社交小镇、字节跳动的抖音娱乐大舞台,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会在这样的相互塑造下进一步完善各自的规则,数字世界的政权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立。
由于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不可能完全割裂,所以数字政权是何形式,由谁主导这里尚不好妄言,但两个世界的相互塑造带来的机遇,一定可以打破更多垄断,带来更多自由,也是人类在许多问题上重新开始的第二次机会(Second Ch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