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中,我们想往上升,就离不开学习。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工作流程,学习为人处事。
那怎么学才能学的更好呢?解答了以下三个问题后,学习这件事应该就会更得心应手了。
1.学什么?
2.向谁学习?
3.怎么学习?
在解答这三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说下职场学习的特点。
进入职场后,我们的学习不应该再像以前一样,因为感兴趣所以就学习。我们的学习变得功利,具有目的性。因为我们没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来专门学习,尤其是成家立业,有娃以后,个人的时间变得非常少而珍贵。我们必须利用有限的时间来进行有效的学习。
我们不仅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得少了,所需要学的知识反倒变多了。学校里只需要学习数理化,工作中要学习的有专业知识,沟通交流能力,流程制度等等。而且随着你能力的提升,你所需要支撑的知识就越多。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永远学不完。我们需要挑选对我们最重要的知识。
最后,对于以前那种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我们没必要全部记住,你只需要在需要的时候能快速查到即可。比如我们测试人员工作需要的linux命令,python类库等,我们没必要死记硬背,只要知道有这个东西,用的时候能快速找到即可,比如百度搜索,或者官方文档,自己的电脑,脑图等。
这个模式是这样的:挑选知识-调用-解决问题。
学什么?
职场的高手思维,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来学。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的,尤其是学习。带着问题学习是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
1. 学什么——基于问题选择学习内容
你在开始学习之前,可以先问问自己5个问题:
� 我最近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 哪里可能会有答案?
� 哪些是难度适中,我能方便读懂的?
� 有可以实操的工具吗?
其实第一个要问的问题是,
问题聚焦,要学的东西就聚焦。
有目标的学习:学习sdk,没必要把所有的spi接口都学一遍,要学习现在需要的,并且难度适中的。
找资料和投入学习的时间比,不应该低于5%。要花10小时读一本书,你至少应该花30分钟确定这本书是什么书,值不值得听。
解决问题的效率,就是学习的效率。
2. 从哪学——找到有效的学习形式
我先问问你,平时你喜欢用哪些形式学习?
有的人是视觉性的,有的人是听觉性的。有的人喜欢系统的学习,有的人喜欢碎片的学习。
读书听课的优势是知识足够系统化、体系化,但是弱点是他们的目标往往是为了搭建体系,而不是解决具体问题。
问题式学习里,最容易被忽略的学习形式——跟人学和跟事学。
遇到复杂问题的时候,与其花大量时间查资料,不如直接去找这个领域,解决过类似问题的人去请教。因为他可以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直接给到你最需要的那个点。
自己解决一下午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开发同学一句话就解决了。
做《超级个体》的当年,我写了100万字,还出了一本12万字的《跃迁》。这么多知识怎么来的?我搭建了一个群,每天在群里抛出问题,精准的请这个领域的高手回答。他们每个人贡献自己的观点,也相互激发——我默默的记录了下来,再去找资料。这些知识点和洞见都是他们二三十年的积累,如果用正常方式学习,不知道何年何月才会收集得全。
另一个常常被低估的学习方式,是跟事学。也就是我们说的复盘。
复盘指的是把自己做过的事,重新推演一遍。成功的,抽取方法论、失败的找到新认知。这个速度飞快。
很多人之所以进步慢,是因为他在不断重复自己的错误。
复盘就是把做过的事,重新推演一遍,发现其中好的地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且制定下一步的改进计划,并落地。我们测试人员经常做的复盘就是故障复盘,问题项目复盘,从中发现需要改进的点,进行改进,提高质量。
3. 学习的时间配比
如果你希望通过学习掌握一门技能,最好的配比是721法则。
这个法则是微软根据多年的人才培养经验总结出,他们发现大量给员工培训并没有用。如果要通过培训切实提高绩效,最好的时间配比是721。
是用1份的时间学习理论,2份的时间交流观点,7份的时间动手实践。
有人可能会问,本来能用来学习的时间就少,你再来个721,那不就更没有时间读书听课了吗?如果把学完做目标,全用来学知识最爽。但如果面对解决问题,技能、认知和他人观点的结合才最有效。
技能、实操类的学习,721是最好的训练方法;而即使是战略类看上去务虚的事,用7的时间真实面对一个问题解决,2的时间讨论观点,1的时间读读什么战略大师的模型,也是最有效。
从今天起,重新分配你的时间,多实操、多沟通、少沉迷学习为妙。
总结一下:如何倍增自己的学习效率的三个法则:
先划重点再学习;关注跟人学和复盘;以及721法则。
成人的学习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学习的效率不再学习本身,而在你解决问题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