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呐,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古希腊哲学家>
与大家分享一下这些年关于我对于人生的一些思考。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有自己在刚出生没多久对这个世界有感知的记忆。或者我们可以看到懵懂的宝宝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大眼睛东张西望着周围的世界。这时候你对他进行表现出表情、动作,他才能注意到你是在和他互动,此时婴儿只能通过哭与笑,然后获得他所需要的东西。
也许在某一天,突然有一天,他开始能想知道自己是谁以及周围的人是谁,他已经完成了一次初步的开悟。日积月累的陪伴构成了亲密的关系,这种陪伴是日后任何事物也无法弥补的。
我们看到绝大多数动物实际上是仅仅停留在这种初步的开悟的。但与人类相处时间更久的猫狗等动物,很容易就完成这种初步开悟,它能够理解你在跟他说什么。甚至与你互动。区别在于它的语言没有转化成人类的语言发音。但是你却能够读懂动物的意思,动物也能懂你的意思。当人类没有进行下一部分开悟的时候,也就成了野人,是无法融入人类社会的。
当完成初级和高级的开悟,才算是完成了第一次开悟。
第一次高级的开悟是什么?
人类接受教育,能够通过语言进行交流。
人们通过交流,建立一种以自我意识为中心的世界观。人们会固执的认为自己就是对的,我行我素。但由于没有自己认识到自己是有局限的,所以与周围人相处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你不理解我”。没有文字的话,90% 以上的人会停留在这一阶段。
文字是文明的载体。
因为有了文字,人类才有了继承,会获得超出人类认知的事情。当我们看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对爱情的期待、“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凄凉,“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的国风,“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壮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惜别,所迸发的心怀应是与千年来的古人是一样的。
因为文字,人类才能够不断学习,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会意识到自己是有局限的。通过不断的修改自己的认知,对周围的现象以及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开始去思考。那么就会产生第二次开悟。
原来我不一定是对的。
进入这个阶段的时候,任何人与之交流。不容易产生非常大的冲突。“以礼服君子”。能够完成第二次开悟,便对整个周围的世界,有了与认知相悖的感受,会陷入悲观主义。
第三次开悟,是普通人很难达到的境界。出世者,“无物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便是超然物外了。入世者,利用世界的规则为自己服务。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无往而不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