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心理咨询师喜晶晶
我有个阿姨,是一个绝对的功能主义者——坚信万事万物必须要有它的功能,才有存在的必要和意义。
初看上去,好像没问题,但是她由于把这个理念贯彻得太过于彻底,导致生活出了问题。
高血压去看医生,医生说你需要多走走路,她说我每天都在走路啊。
然后医生跟她说,不是你那种走路,说了半天,她也没懂。
其实医生的意思是散步,那种漫无目的的、在鸟语花香的地方悠闲的走走。
但是阿姨她理解不了,她认为人走的每一步肯定是有它的目的和意义的,否则这无意义的一步迈出去有什么意思,完全是浪费能量和时间。
在阿姨的世界里,现在我血压高,医生说为了降血压要走路,那好,你告诉我,“降血压走路法”怎么个走法,每天走多久,多久必须走一次,是不是还得慢走,那慢到个什么程度,我拿表掐着算着走……这样兜了一圈,又绕回来了。
完全背离了医生所说的那种“身心全然放松的走路”的意思。
平时我们在一起吃个水果,比如枇杷果,我们说这琵琶真甜。阿姨就要开始了,这个季节容易上火,你们吃琵琶可以下火、润肺……吧啦一堆,好像这琵琶如果没有这些功能,就不配被人吃到嘴里似的。
在生活中发现这样的人还挺多,不在少数。他们一定要找到一个“有用”的理由,才可以让自己去吃点什么、做点什么、去到什么地方,否则,如果没找到这个“有用的理由”,他们就没办法“去做”,如果不小心“做了”,他们就会陷入无意义感的恐慌之中。
在这种极端的功能主义理念之下,人最天然的存在和感知,被抹杀掉了。人自然就会陷入更深的焦虑和恐惧的漩涡中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