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文是小艺,文从心声。钱穆说的对,在校读书与在社会读书是完全两个概念。在校时读书是不为己,在社会时读书却是全在己。文章但凡辞藻堆砌处,便是情感匮乏之地,所以对于大多数的美文,我是不怎么感冒的,甚至看两眼都觉得多了,更何况极于情的便往往困于命、理。最是恬淡如唠叨语,往往最能觑破云山雾月。文章亦有酸甜苦辣,唯有以无味之平凡道理承覆始见真、见奇、见胜、见大观。
L桑说我太消极,看我文章; Q君更甚,见我劈头便问我是否信仰佛教,居然怀疑以我想的太多,近乎有病;至于M姐,更是直接把我划入佛系青年。其实,误会,全然是误会。我真的不信,而且严格来讲我连野狐禅也靠不上边,自开始我就一直抱着篡改前人想思而化为己用的想法。人世间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践行自己的道路(其实我想写“践行自己的道”)。这条道路有曲折有纵直、有宽坦有崎岖、有不时的同行者和陌路人、有风花也有暗夜、有歇脚处也有强渡处,不过终将都是掠影浮云,即便是所谓的霎那即是永恒,终点不是虚无,而是“如此方好”。
前天L君说给我机会,其实即便是有机会我也不会去抓的,因为我知道自己的赌运一直不怎么好,所以从来不赌,更何况我本来就不是个“机会主义者”。用或者不用,在彼;做或者不做,在我。混社会这种事,要有“三耻”,也有“三不耻”。L君恨我不争说:你是不是男人,你敢不敢……。首先我的目标从来不是做男人,我的目标不是大丈夫、伟丈夫,从来都是真丈夫。至于“敢不敢”,在我看来世间从来没有“敢不敢”,勉强说只有“该不该”。“虽千万人吾往矣”从来不是凭勇气做出来的,而是“义之所在”。那些所谓的勇敢、勇气,是胆小鬼和怂人才会谈论和在乎的。怂,这个字很有讲究的。从心,多是从的畏惧心、野望心、妄想心,唯独很少从有我境、无我心。言语这个东西,蛊惑的多是不安分的心。“劝”或者“沮”的事,如果不是因为外人起伏而是发自自觉,反而值得肯定。
有的人活得很有意思,因为斗志、追求、计较、在乎;有的人活得没意思,因为放不下、舍不得、求不得。有的人活得没意思,因为已经知道后面的“不过了了(不是不过尔尔)”;有的人活得很有意思,因为即便知道后面的“了了”后,反而觉得更应该认真的活着。过了这一关,才是山水渐宽,玉门在望。如此再着眼光景,便是玉宇澄清。世间俱为可怜(也可以理解成“可爱”,端看你是如何看待“一分为二”这个两分法)人,宙里尽是鸿渡客。
像我这样的人是最大的“刺头”。仁义为君子设,我是伪君子;酷法为宵小立,我又不是全然猥琐;赏罚为进退之士“圭臬”,唯独这孙子轻赏罚而贵求全。L君那天说了一句话算是直指我心——太中庸。“中庸”这个词其实不是贬义词,不理解的人永远不知道“中庸”真正的道理和高远。别看一个个鄙视“中庸”,你鄙视一个连你自己都弄不明白的概念,你不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冷的冷笑话吗?
明星们或者大咖、大师们有的欣赏被“贴标签”,有的避之如蛇蝎,欣赏是因为享受或者有利,不喜欢是因为害怕人设崩塌或者万般不自在。标签这个东西被贴从来就只是好事,贴好标签你要想是他们乐意,贴不好的标签你要想终于不用背负别人的意愿活着。标签这个东西是别人看到的你的符号,你要是拿着真的自己去对号入座,不死也要掉层皮。别听他们“为了什么如何如何”,其实直接或者间接最后都是到“自己”这里打住。
晋武帝问刘禅思不思蜀,刘禅说:“此间乐, 不思蜀”,在史书上虽然是千古的笑话。你真正坐下来想想,抛开哪些标准,其实这句话就是“立脚处,便是幸福诞生之地”。再气死那些高僧大德们一点说,这句话就是“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未来种种,譬如当下生”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古文版本”啊。抱着这样的态度活着,你说自己不快乐,神鬼都不信,何况是人。
昌乐城小,容身还是绰绰有余;昌乐城大,却关不住光景,春意还是直破天外的。大城小城容身就好,城大城小歇心即安。
我只负责讲故事,不说心事。网文也有说的很好的:别到处说你的苦,没人有责任给你答疑解惑,没人愿意听你倾诉什么负能量,搞不好还会成为别人的笑料。给别人讲笑话是好事,就别拿自己当彩头做笑料了。
诸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