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公司都非常关注自己的增长,尤其是利润的增长。那么从增长中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型呢?今年的混沌大课,善友老师的主题就是增长的逻辑。
善友老师先提出这个思维模型,一个产品从出生开始到衰落要经历几个点,首先是破局点,这时产品呈现快速增长,最后到达极限点,也到了失速点,之后就会衰落。企业想要长期增长,必须要开启第二个产品的增长曲线。善有老师把这个简化成,企业在第一曲线连续成长,然后利用第一性原理,跨越非连续性,到第二曲线,继续连续成长。这个模型有一个前提假设,公司没有在同一个曲线的连续增长中出现问题。如下图所示。
我们在什么时候找第二曲线?在第一曲线到达极限点之后,所有人包括投资者都会极力的去挽留第一曲线,这时再想办法开启第二曲线,往往很难。
寻找第二曲线的拐点:在第一曲线的所有要素中寻找其中一个出现10倍速变化的要素,这个要素就是我们要去开启的最好的第二曲线。
开启第二曲线的最好条件:单一要素的最大变化,比如10倍速变化,把这个要素单独变成第二曲线的全部。
善有老师后面讲的所有案例都围绕这个基本思维模型展开。
第一个案例:奈飞公司
奈飞公司起家是DVD的租赁业务,流媒体业务是租赁业务的附带产品,之后CEO看到了DVD业务的极限点,也看到了流媒体的未来,果断放弃第一业务的增长,大力发展第二业务,变成第二曲线。现在的原创内容的选择也是一样。舍弃整个流媒体,只留下流媒体中的原创内容模块,然后发展成整个业务。做原创内容的好处是用户的转移成本很高,这个是心理学知识。商业中用上了心理学。
奈飞能成功的原因是做减法,只专业做一件事,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为了用户增长。为了配合这个目的,还减了管理层。
业务越简单,管理越简单,公司越稳定。熵增定律。
第二个案例:联想
我们生活中非常多的知识出于归纳法,运用归纳法的前提是未来和过去一样,连续性假设。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非连续的世界,归纳法有时候反而有害。
联想一心想要做电脑,这有错吗?这并没有错,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联想看到了变化,但是不相信是趋势,最后失去了趋势。
联想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价值网
客户需求是第一曲线成功的关键,拼命的抓住客户需求会导致忽视第二曲线。往往第二曲线的客户和第一曲线会略有不同。客户的需求决定了价值网,也决定了第一曲线的增长,但是往往是这种价值网让我们到了思维盲区,最后很难跨越到第二曲线。
第三个案例:微软
在PC行业称霸的微软没能在手机行业成功,但是最后在云服务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一开始失败的原因也是和联想一样的,只做自己的优势,忽略了外部环境的变化。但是最后微软找到了一个点云,并在上面大力发展。把原本团队中的一个点扩大成为整个业务。之前的东西要不要了,微软的策略是不要了。不能舍弃昨天是很多公司失败的原因。
之前失败之后想要成功,需要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需要刷新自己的使命,战略指北针,文化。让自己拥有一个成长型的思维来拥抱变化。
第四个案例:百度
我们的经验都有一个边界,但是往往打破一个边界之后,外面还有一个更大的边界。一个人如果在一个边界里呆的太久,很难打破边界进入一个新的领悟。这就是所知障。
百度以搜索起家,一开始有谷歌作为竞争对手,有一个标杆,就会努力发展。但是一旦谷歌走了,百度称王。少了竞争对手依赖,就看不到行业的极限点,也看不到竞争对手的动作。百度称王之后就用广告赚钱,这钱太好赚,使得百度想要做其他的事,最后和这个长子比起来都显得那么弱小。长子依赖使得百度没有跨过一条又一条的第二曲线。
如果我们要发展第二曲线,生殖隔离很重要。同时第一曲线也要给第二曲线足够的保护伞。我记得阿里妈妈的由来也是差不多。当时马云想要做直通车,就找了一个高管,免除他的职务,给他几个团队成员和一些钱。把他们流放到马云一幢别墅里面。进行地区隔离,业务隔离,最后成功了。
第二曲线不要和第二曲线合并,如果合并,会因为长子依赖,最后毁掉第二曲线。
第五个案例:亚马逊
任何理性系统都要运行在第一性原理之上。第一性原理是第一曲线转化成第二曲线的动力因。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公司发展变成这样:以战略指北针为目标,坚持一定的方法论,使用第一性原理,使得公司增长。
亚马逊的战略指北针是客户,方法论是长线思维,第一性原理反熵增。
亚马逊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用不断提高的高标准对应客户不断提升的期望。这个行为在心理学上叫做惊喜。不断的惊喜达成更快的粘性,提高客户的转移成本。亚马逊坚持99美元的会员费,到今天还是亏损的项目,但是还在坚持。会员费利用心理学的损失厌恶,99美元的高标准增长客户数,养成用户心智。占领之后,其他人就再也没机会。
亚马逊到现在为止企业的现金流并不是很多,原因是他们把第一曲线赚到的钱疯狂投入第二第三曲线中去。短期的现金用于长期的增长。也应征了一句话:短期项目赚钱,不管现在能赚多少,都不去做,长期项目亏损,不管现在能亏多少,都要坚持做。
第六个案例:苹果
战略指北针:产品,方法论:简洁,第一性原理:科技,人文,禅宗,美学。
在产品面前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甚至包括管理。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熵增,同时管理本身也会增加熵增。
罗胖说过一句话,一个产品设计出来之后,如果不去更新,那么这个产品也就死了。苹果每年出的产品都是独立设计,他用后面的产品颠覆前面的产品,并替他们活下去。苹果的增长使用的就是分形学原理。第一曲线本身也可以由无数的第二曲线组成。这样突破的可能性就非常的高。
在这里乔布斯有一句话特别好,只有科技有了情感,那么才能走的远。现在一直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AI,煜全老师说过,人工智能并不关键,只有他们有了情感,那么这家公司就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公司。
第七个案例:中国和欧洲的复兴
中国的教育以儒家文化为主,讲究以德治国,使用归纳法,强调经验学习。这种方式在农耕时代特别好用,也就是在第一曲线上,使得中国领先于全世界。但是文化本身具有思维遮蔽性。在工业时代来临,世界不连续性出现,出现了第二曲线,中国就慢慢的跟不上世界的潮流。
眼镜看到的都是浅层知识,挖掘事物的本身,相信底层肯定是有一样共识在起作用。欧洲使用的是古希腊的哲学,使用理应思考,在逻辑上试错。这种方式虽然学的慢,但是可迁移。
这种方式再上升一个高度,叫做哲科思维。哲科思维是现在学习一些 “无用”的知识,为未来做准备。学习是掌握知识,并能使用,不是简单的我听说过了这个词。
无用的哲科思维成为今天最有用的逻辑,升级我们的思维方式,并对未来的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