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态”是一种夸大的说法,应该是一个常用的搭配方法,在这里只是借用一下。
上月底,受院长的委托,我和我们医院的人事科科长及考核办公室主任,去省城某大学的新校区招收医院实用型人才。
一个上午,来到我们医院摊位的人数很多,但都不是临床医学的,也就是将来不是当医生的料。只有三两个临床医学的孩子,来报名,准备从事妇产科或儿科临床工作。对于这种临床人员匮乏的情况,除个人因素以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所导致的。对此,确实让人寒心。
有点跑题了。还是说说来应聘学生们的问题吧。
临床医学生比较少,而其他辅助专业的人才过剩,也就是这些学生们,在应聘时心态存在一些问题。
不知道该去哪儿工作,只是抱着每个摊位都丢简历的心态。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目的,每到一个摊位,就去填表登记,留下简历。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将来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准备去哪一级的医院或公司工作。尽管吴军老师主张在年轻的时候多经历一些世事,但第一步,或者说,起点却很重要。
不知道自己是回当地,还是留省城。不可否认,有的孩子是因为父母的原因,一定要回运城工作,但多数孩子一看我们是市级医院,又招自己的专业,就来报名。我问其中一个女孩,你一个女孩子,去过运城吗?对运城有感性认识吗?回答均是否定的。我说,一个女孩子,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工作,如果没有将来要嫁到运城的心里准备,医院也会有顾虑,不会去培养的,最后耽误自己三到五年的进步时间,真的不划算。有几个外地的孩子确实是听了我的忠告,认真思考后,就没有在我们这儿报名,另去寻高枝了。
不知道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许多高人都有一个观点,就是在大学里学的专业,一般都不能决定你将来的工作和所从事的事业方向,在大学里学到的是只是“终身学习”的能力。有的专业,就是人们所说的“万金油”,干什么工作都可以。有的孩子,确实不知道自己的专业是干什么的,自己将来要从事哪方面的工作,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不知道从最基层的工作干起,一开口就是薪水多少。李笑来老师一直强调,在自己刚刚踏入社会的时候,不是去看价钱,而是看价值,就是这个工作是否有利于我的成长和进步。在给老板打工的同时,也是给自己打工,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成长,朝着自己的那个“财富自由”的目标不断地前进。
凡此种种,都能看出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的浮躁心态,真的是需要我们这些“过来人”给予好好地指点和教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