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感力》三个小故事

1、有才华,还要有钝感

我们一群想在写作方面闯出一片天地的朋友,时常聚在一起谈论人生,讨论文学。

我们极待认可,总是迫切的写出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希望受到某位编辑的青睐。

但是退回来的往往居多。

O先生,公认最具才华的一位,中稿率在我们当中是最高的。他刚刚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兴冲冲的交给编辑,但是被退回来了。

于是后面聚会,他便没出现了。打电话询问近况,他嗯嗯啊啊回答:还行,还可以。声音萎靡不振。想必打击不小。

凡喜欢写文章的,最怕被编辑退稿了,证明写的不好,不被认可。

O先生,自恃才华过人,不能接受退稿的伤害。又因为这一次失败,他在文坛便永远沉寂了。

反倒是怀着强大的心脏被写稿,退稿反复折腾的几位,崭露了头角。

所以,遇到挫折迟钝一点,只要不被完全打压下去,就还有站起来的机会。


2、迟钝,是另一种机会

你怎么这么笨,要你拿钳子,你偏偏拿剪刀!”

教授又在大声的呵斥比我高三届的师兄。

一场手术下来,师兄被骂无数次。并不是他有多差,而是刚好他站在教授身边。

我们躲在他后面同情他,被骂这么多次,还不停点头说“是的,是的。”要是换成自己,简直要怀疑人生啊!

不过,也因此教授带他上手术台的机会多了,学到的东西也多了,以致他很快调到别的医院当了院长。

有时候迟钝,也是机会。


3、赞美出来的画家

A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他说他最想感谢的,是他童年时代隔壁的大婶。

小时候,大婶来他家做客,刚好看到他在涂鸦,她惊呼:“画的真好呀,把我给吓到了!”

她的话无疑给A先生巨大的鼓励,于是他不停的画呀画,期盼她再一次鼓励。

果然,再次来串门的大婶,又发出惊呼:“你画的这么好,真是一位天才呢!”

A先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对画画更加疯狂起来。

就是在“赞扬+努力”,“赞扬+努力”不停重复的模式中,A先生不知不觉已经成为画家了。

小时候对周围一切都迟钝淡然,唯独只专注画画和求表扬,有成就是可想而知的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