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临近,昨天看到家长群里已开始讨论出行计划,许多家长都希望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放松的同时达到锻炼的目的。
我想到了去年讲到的一篇课文,是德国小女孩乌塔一个人游历世界的故事。
作者在罗马旅馆里遇到乌塔,被她的独立意识和超强自理能力所震惊。
经过交谈作者了解到,十二岁的乌塔趁着暑假独自一人游历了法国、瑞士、奥地利等大半个欧洲。她懂得利用年龄小的优势买优惠车票;在出门前就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再参照各国旅游指南去景点游玩。
记得当时讲这一课时,我们班的孩子们既羡慕又佩服,这种情况是他们连想都不敢想的。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出游中既放松又得到能力上的锻炼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孩子有参与感。
一、选景点
许多时候去游玩的景点都是家长选的,孩子如同一件行李一样被带过去,所以有时孩子玩儿兴不是太高。
最好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商量,让孩子做决定。家长可提供几个备选方案,可以有风景名胜,历史古迹,游乐场地等等不同侧重点的场所。
一旦孩子定下之后,一定要引导他去事先了解此景点的有关背景,尤其是历史古迹,只有事先了解,到了景点之后孩子才能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结合,从而加深了解,不然只是流于乱逛一气。
二、做攻略
出门前肯定要事先设计好路线,走哪条高速,是否需要住宿,订哪个旅馆?把这些任务交给孩子,调动他的参与意识。
我家这几年出行,总是儿子之前几天就开始翻看他的大地图查景点,找高速,忙得不亦乐乎。尤其对定旅馆感兴趣,因为让他做主,就可以订自己喜欢的房间了。
到了当地景点后,他也会主动为我们带路,探寻新的路线,我们也总是夸赞他规划的很合理,这样他的自信心大增。
三、备行李
在旅游景点随处可见大人们肩背手扛一堆物品,零食,水,备用衣服等等,还得时不时或背或抱不愿走路的孩子,一趟旅行下来,大人累得半死,孩子没啥收获,难怪在写有关旅行的作文时,除了吃喝没有别的内容。
在准备行李时,家长可以发动孩子给自己列个物品清单,再让孩子照着清单把自己的物品放进他的专属行李箱,一路上这个行李箱归他保管。
有句话叫:学时学个踏实,玩时玩个痛快。所以我坚决反对在旅行后让孩子写篇作文的做法。
由于家长有这个功利性的目的,所以在游玩时会不由自主地按照自己的喜好指点孩子,限制了孩子的自由。这样往往弄得孩子很反感,游兴大减。试想作为成年人,如果老板每次让你游完之后写篇文章,你还有轻松愉悦可言吗?
知识的增长是潜移默化的,更何况有些感受是不好用语言表达的。所以除非孩子自己乐意,否则不要逼孩子写。请记住,经历也是一种收获。
最后再来总结一下:如何让孩子在一次旅行中有所收获?
关键是参与感:
1,让他列旅行计划
2,制订旅游攻略
3,准备自己的物品
每次出行,这样锻炼下来,等孩子长大一定可以有很强的自理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