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班主任故事(公众号:banzhurengushi)欢迎关注!
十五年前的那天晚上,我和父亲在屋檐下商量,到底我要不要继续读书。
初中我是在一个乡镇中学读的,初三毕业考不上高中,准备拉着行李踏上开往广东的列车。老妈也一直在旁边说,隔壁家的谁谁去广东一年有两万寄回家,几年就可以盖房子娶媳妇了,说得我心动动。但是最终我劝说了老爸和老妈,让我继续读书吧。原因是我虽然考试不行,成绩平平,但是我写作自认为还不错,还有文章在报纸上发表,也算有一技之长吧。
儿时写作好,也是缘于爱好读书。从记事起,我就喜欢读书。也许从小就跟文字有缘吧。小学五年级,也就是1996年,我和同村的几个小毛孩一起坐车去县城玩。他们几个用压岁钱买了“冲锋枪”“坦克”等玩具。我却溜进新华书店,买了白桦林校园精品文摘《温馨四季》,在那里看了一个上午。
在往后的岁月里,我每年的压岁钱几乎都用在买书上,家里的书柜装的大部分是散文、当代小说。小学、初中的时候,每每放假回家的时候,我就躺在床上,翻着那些散文,回味着经典句子,字字句句如珍珠落玉盘,打在无声的岁月里,让我的童年时光浸润在温暖如春的文学世界里。
1999年,初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我们班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帮班上一位成绩很好,作文水平却一般的同学修改文章,然后投到当时的县报。过一周后就发表出来了,在全班上当做范文来朗诵,很是羡慕。我想,他这样的文章能发表,我也试着写写,然后投稿。
在一次语文课上,语文老师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他说我们哪个能把这故事写成文字投稿一定会发表。课后,我就把语文老师讲的故事原原本本的写下来,再加上一些修饰,然后投到县里的县报。果然,过了一周后,我的第一篇小小说《特效鼠药》就见报了。甭提那时有多高兴,一张报纸,在班上轮流传阅了N多遍,报纸都翻烂。从那时起,我就相信自己的文字也能变成铅字印刷出来,也下定决心要争取每一篇都要上报变成铅字印刷出来。
从初中开始,一直不停的写。伙伴们上山摘果,下河抓鱼,摸爬滚打的“光辉事迹“都变成我写作题海里源源不断的鲜活素材,很多文字变成了那个时代心底永久依存的时光痕迹,留在了厚厚的日记本里,珍藏着一个时期里的心路历程。
上了高中之后,我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接触更多的课外读物。《散文选刊》,《人民文学》以及一些重大报纸的副刊都是我涉猎的范围。心中也有了自己喜欢的作家,如余秋雨、贾平凹、王蒙、余华、莫言等。有了更多的读书笔记,心底也蕴藏了更丰厚的文学词汇。写起散文,使用的词语就更信手拈来,文思泉涌。自己写的一篇篇拙文见报的机会也大大增加。高中时期,在市级县级报刊刊登的散文有40来篇。这给我的写作之路增添了诸多的信心和勇气。
大学里,很多同学都忙于踢球、社团、恋爱。我却把时光用在了阅读上。近代名家鲁巴茅郭老曹,当代作家长篇小说,散文等,都使我如痴如醉。常常从早晨看到深夜。读的书越多我的作品也越成熟深刻。发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从县、市级报刊到省级国家级文学刊物等都有发表,至今已有10万字作品见诸报端,可以结集出版。
大学毕业后,当很多同学还在为工作发愁的时候,我在一位兄弟的推荐下,凭借自身文字功底和发表的文章被一家电视台相中,当上了一名记者,后来转变身份成为一名公务员,彻底的改变了祖祖辈辈当农民的身份。
回首当初,感慨万分。如果我不坚持心中的理想,不坚持读书写作,也许现在的我还在工厂的流水线上日复一日的为生计付出辛勤的汗水,也许在家乡的田地里像我的父母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感谢书籍在慰藉我心灵,洗涤我灵魂的同时,让我改变了命运。
men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