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被强迫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你是否被强制放弃自己想要继续的事?
你是否曾经试图挣脱束缚,却发现只是徒劳?
如果是,你或许正被他人所操纵。
生活中,人际间的操纵几乎无处不在,越是不把自己当回事的人,越可能成为”操纵者“的目标,在别人操盘的“心理游戏”中消耗一生。
没自我的人更容易被操纵
有一个心理学故事说的是,几个孩子总在一位老人门前嬉闹,老人不堪其扰,又驱赶无效。于是,老人对孩子们说:“你们的欢声笑语让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我每天出10元钱,请你们在门口玩闹。”孩子们收了钱,开心极了。
几天后,打赏的钱从10元降为5元,孩子们有点儿不满了。
再几天后,打赏的钱降为1元。孩子们有些恼怒,纷纷表示再也不来玩了。
因为钱的介入,孩子们由内部动机驱动的玩闹,变成要靠钱这个外部动机来驱动。一旦失去了外部驱动,玩都变得没意思了。
老人利用心理原理,小小地操纵了一把孩子们的心,改变了他们的行为模式,这不算什么。真正可怕的是,如果我们缺失好好生活的内部驱动力,对自己缺乏自信,就可能吸引来“操纵者”,使我们逐步失去人生的控制权。
如果你有“被操纵”的苦恼,建议阅读《操纵心理学:争夺人生的主导权》(《操纵心理学》)。
这本书,脉络清晰地分析了哪些人容易被操纵;通过简明的测试破解你容易“被操纵”的弱点所在;给“操纵者”画像;解开操纵的机制之谜……
最关键的是,它给出了具体的摆脱操纵的方法。就这一点,比起那些只谈理论或灌输鸡汤的心理学书籍就强出了许多。
情商高还是取悦症候群
如果问“娱乐圈谁的情商最高?”,很多人都会想到永远让人如沐春风的林志玲。
在南极拍摄《花样姐姐》时,导演提议下冰海游泳。所有人都吓惨了,只有林志玲,换上泳衣,毫不畏惧地跳入寒冷刺骨的南极海洋,用自己的牺牲为节目组提供素材。
拍摄《道士下山》时,林志玲穿着旗袍候场。陈凯歌让她坐一下,林志玲说怕坐了,旗袍皱了,重新烫会很麻烦服装师傅,于是硬生生地站了三个多小时。
一次,记者告诉林志玲,拍到了她有鱼尾纹。40多岁的女人,有几条皱纹根本不值一提。如果记者面对的是宁静,恐怕早被白眼攻击了。林志玲却笑意盈盈地回答:“真是不好意思,跟大家说声对不起,我会记得下次把它藏起来。”
这样永远不让别人为难、永远不让对方难堪的林志玲,却不是她的好友蔡康永眼中“高情商”的人选。
“林志玲是传统定义中情商最高的那一种,永远都在微笑,温柔待人,但我并不认为这是高情商。”蔡康永认为,比起讨好他人,林志玲更该做的是讨好自己。
情商,不仅是与人相处时的应对,更是与自己相处时的态度。一味地委屈自己迎合他人,不仅不是高情商,还很容易陷入被人“操纵”的困境。
《操纵心理学》的作者哈丽雅特•B•布瑞克早早关注到了“取悦者”的心理困境。她有逾30年的开业临床心理医生和管理顾问经验,由于被译成中文的书籍并不多,国内的读者对她比较缺乏了解。
哈丽雅特对人们出于善良的初衷而形成的心理问题很感兴趣,于是出版了《E型女性:如何克服想要取悦所有人的压力》《取悦症候群:治愈取悦他人综合征》等书。
心理医生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单看哈丽雅特这两本书名,我们似乎就能明白,她研究的是那些试图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与期待的“取悦者”。而这些为了维持好的关系,宁愿牺牲自我健康与福利的“取悦者”,恰恰就是“操纵者”的猎物之一。
焦虑、恐惧、内疚是陷入操纵的高危情绪
为了获取个人利益或满足内心的需求,“操纵者”会运用狡猾、不公、伺机欺骗的手段,控制或利用他人。操纵关系的渗透性很强,会出现在家庭、社群、朋友、工作伙伴之间。
比如,导师以顺利毕业为条件,操纵学生为其无偿服务;母亲以自己的健康为条件,操纵孩子回到家乡工作;朋友以友情为筹码,操纵对方为他提供帮助……
演员朱雨辰的母亲从上海搬到北京,就为了能全心全意地照顾儿子。从家里到剧组,从一日三餐到洗衣铺床,朱妈妈为儿子操碎了心。她在电视节目上说:“女的就是要做贤妻良母。既然把你娶进来了,既然你愿意进这个家,你就应该担起你的责任。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我的儿子的。我没有自我,我完全没有自我。”
试想,被母亲这样宠爱着的朱雨辰,如果做出一个逆他妈妈意的决定,是不是必定内疚不已?
为了使自己免受内疚之苦,朱雨辰只能乖乖地听妈妈的话,两段恋爱葬送在妈妈超强的控制欲上,如今41岁依旧未婚。
在书中,作者讲到了一个高中转学生的故事。
15岁的卡拉随父亲搬到加州生活,为了融入新学校的潮孩子群体,她对这些潮孩子格外大方。潮孩子们看出了卡拉愿意花钱融入圈子,便让她花钱到水疗馆办派对。
卡拉回家后,向父母发起眼泪攻势,说搬到加州使她交不到朋友,引发了父母的内疚,让他们同意出钱办派对。
派对后,潮孩子们发现,只要她们不接受卡拉,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操纵卡拉,于是,她们始终没有正式接纳卡拉。
在这个过程中,卡拉既被潮孩子们操纵,又操纵着她的父母。
焦虑、恐惧、内疚是特别让人服从操纵的情绪。潮孩子们利用了卡拉想加入群体的焦虑情绪,和害怕在新学校交不到朋友的恐惧情绪,对她予取予求。而卡拉则通过引发父母的内疚感,让父母满足她高消费的愿望。
让人难过的是,“被操纵者”每一次屈服,都会强化“操纵者”的行为,鼓励他进一步实施操纵。而且,“操纵者”大多郎心似铁,我们很难通过说理来改变他们的行为。要想改变操纵关系,只能靠“被操纵者”自己去扭转这段关系。
抵抗操纵的七个方法
要想摆脱他人的操纵,必须经过练习,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想法,还要改变行为模式。
当操纵者再一次向你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你可以……
1.先缓一缓。不急着答应,哪怕说一句“请稍等”“我过几分钟回复你”“我需要一点儿时间考虑”,都可以让“操纵”不那么顺畅地进行,打乱操纵者的节奏。
2.当一部复读机。你可以告诉“操纵者”,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也感受到你的情绪了,但我需要一些时间考虑。然后,重复。但不解释,不回应,不为对方不高兴而道歉。
3.对焦虑、恐惧、内疚情绪进行脱敏。这三种负面情绪会让人不舒服,从而服从操纵。所以,要先认识到这些负面情绪的背后并不会有坏事发生。然后,试着去习惯它们。具体的做法是:回忆引起这类情绪的场景,描述下来并录音,在放松时反复听,让自己与负面感受呆在一起,习惯它。
4.揭露操纵的事实。这有点儿像“非暴力沟通”的做法。直接说出操纵者正在做什么,并引发了你什么感受,给出替换的方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句型是:你做……,我感觉……,如果你停止……,而……做,我会觉得……
事后再加上一句:我理解做……是你的选择。现在你知道,你这么做时,我是什么感受了。补上这句话,让对方知道对你造成的伤害,也让他失去装无辜的借口。
5.正面抵抗。到了这一步,对抗会加剧,不仅要告诉操纵者,我知道你的底牌,还要告诉他,我不会屈从。句式是:我知道你想……(让我帮你完成工作),但你对我的……(威胁)不会有用。
6.设置边界。你要宣布自己不想做什么;想被如何对待;说明不接受威胁;要对方承认你的需求和价值;让对方认同新边界将使关系更健康。
7.重新定义关系、相处模式。
这样简单说来,各个步骤有些理想化,还是建议深受操纵之苦的朋友好好看看《操纵心理学》这本书第12章 抵抗策略的部分,作者不仅提供了方法,还有训练方法。
人的行为与观念是相互影响的。改变你的行为,你的心也会跟着改变。这或许是《操纵心理学》给出这些抵抗策略的意义所在。
摆脱操纵,痛但值得
摆脱操纵有可能带来关系的破灭,这个过程会有些痛苦,但是如果你发现操纵者维持这段关系的唯一目的就是继续他的操纵与剥削,那你就必须痛下决心了。抽身而出也许是最好也最健康的选择。
说回卡拉的故事。因为始终无法被潮孩子真正接纳,卡拉焦虑不已,患上了神经性胃痛。在接受心理治疗后,她意识到迫切的友情渴望使她成为了操纵者眼中最好利用的人。她开始转变思维,与潮孩子们划清界限,也不再为自己被利用而羞耻。
后来,卡拉开始认真学习,并爱上了打排球。在大学排球队里,她与队友们成为了好友。
摆脱操纵虽然会导致短暂的丧失,但收获的却是自主的人生,和不受压抑与贬低的自我。
谁都不该为取悦他人而活,谁都不靠别人的肯定而活,谁都该有表达负面情绪的权力、即使有冲突也可能增进沟通……
希望每一个生活中的“被操纵者”都能通过《操纵心理学》获得改变的勇气与智慧,成为一个诚实、真挚、有原则、努力、独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