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坦率的讲,作为一个诗歌爱好者,仅仅只能说谈自己的一些浅见;个体阅读和审美有差异,也注定了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但总归,个人也可以抛砖,引出相应的真知灼见。
事实上,从搜索引擎的结果看,仿佛是悟空问答的友商产品上,对这个的回复和浏览更为滥觞。
就个人的理解来说,海子或有高估,但“严重高估”谈不上,甚至还有太多的误读。
文本:回到海子诗歌本身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今夜我不想人类/我只想你/姐姐”
“在青麦地上跑着/雪和太阳的光芒”
“反复抱过的妻子是枪/枪是沉睡爱情的村庄”
……
当我们吟诵这些诗句的时候,我们真心的沉浸在中文写作带给我们的美,无论从早期的短诗,以及后期企图心很大的长诗,海子在文本可行性的情况下,进行了天马行空式的探索和写作,就个体写作的突破而言,海子给出了当时直到当下的标杆性的意义。
问题是,当下大家都太忙了,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耐心,翻阅那上千页的《海子诗全集》;
或者一首又一首阅读体验相近的诗歌,久读后有足够的审美疲劳,以至于总体感受兴奋阀值拉长。
但真正谈论,还是需要回到源头,回到文本本身。
海子是一个抒情诗人,每个受众个体差异,但起码的共识是,海子对生命存在至为深刻的体验,让我们随着他诗歌里的气场、指向而感染、带入和同理。海子选择的意向,大多为太阳、河流、草原、大地、历史这些本原意象的痴迷,因此很有感染力。
海子的诗歌里,对当下人间的美好的讴歌和眷恋,有对神秘而邈远存在的思考,有对爱情的纯美的赞扬,有对爱情流逝的凭吊,海子歌之颂之的,也是我们普通而炽烈的情感。
但海子诗歌最动人的地方,要体会海子最具个性和才情的诗歌内涵,要更进一步,就需要阅读《亚洲铜》、《河流》、《传说》、《太阳·七部书》等。尤其是1986年后的作品。
背景:海子其人及彼时趋势
一个15岁的农村孩子,考入中国最高的学府,才华横溢,或有绯闻,最后以决绝的方式告别人世。海子,把自己的生命轨迹也当成了一首“长诗”。
海子的诗和海子的死,注定一直会成为谈论的话题。
海子的惊人才华,以及他选择的方式,就搁在现在,也一样会毁誉参半。
让人纠结的是,写作者是敏感的,是有特质的,是可以推测是有心理疾病的,所以才会有那样的作品,那样的体悟和呈现。
分裂的行为和心理背后,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献出?
或许,感喟,叹息,残酷的目睹和品评这个现象。都动辄得咎。
而海子的年代,是一个波澜壮阔,没有更多资讯和方式消解人们精神欲求的时代,那时文学和艺术的时代,靠诗歌走天下,靠路条行神州。物质功利尚未大规模入场。精神的追求排在第一位。
当下:我们还需要海子么
当下,需要海子,从消费时代来说,海子提供了太多的文案金句。
生前穷困的海子,没有想到,娱乐物质至上的时代,他以另外的方式走红。
搜索引擎索罗几个句子,然后印刷张扬,成另外的喧嚣和闹热。
而诗歌和远方,一定有非油腻们喜欢的族群,追逐海子的诗歌,静夜想来,也是一种美好吧。
综上,海子的诗,以及海子其人,无疑是当代诗歌史上无法回避的现象和存在,斑驳芜杂的言说背后,呈现的复杂语境和判断的多义性。但个人总体判断是:一些事情或有高估,但倒不是“严重高估”,反之,是对海子需要重新评估和认识,厘清本源,认真的从文本出发,感受诗歌之美,而过多加之的枝节,弃捐勿复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