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直生活在农村,所以对土地有着某种浪漫主义的情结。记得《乱世佳人》里面斯嘉丽的父就说“只有土地是永恒的”。包括斯嘉丽后来经历的种种之后,最后也是塔拉庄园给她生息、生活的力量。那本书给我最深的印象除了白瑞德和斯嘉丽的爱情之外,就是塔拉庄园。这次在张家台村认识一位范大哥,聊天时他说“所有的知识都在土地里面,同样是一片土,能长出酸的、甜的、辣的。”
北京平谷区张家台村从2008年开始新农村建设,政府在南北两片地集中建二层的新楼,每家每户按人头(一个八万多)出钱购买新楼【有些人家因出不起钱就留守在老村】。 老村坐落在不高的山坡上。那天早起后,我拿着一杯水沿着山道(现在都是水泥路)走到老村。一开始就被老村的景色吸引住:石头或砖头垒的房子、密密麻麻的果树林、屋角的菜地、稀稀散散的几位老人(老人因为住不惯新楼也不想给子女添麻烦,就不愿意下山住)。我有点想不清楚老村的房子、果树、菜地都还这么好怎么忍心都拆了呢?范大哥说,只有把人集中到一块,老村才能腾出地来,这样就可以招商引资。有些有钱的房地产商就可以在老村那片空地上建房子。我不反对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只是看到有些人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连住在哪里的决定权都没有。自己的家园终究成为经济发展的牺牲品。“进步”、“发展”、“现代化”成为政府政绩追求的最主要目标,为了政绩,拆了建、建了拆。很多人在这个过程当中中饱私囊。有人会说社会进步肯定是会牺牲一部分的利益。我就想问“到底什么是进步”。所谓的“现代化”毁了多少东西。凭什么把咱们农村的东西就定义为落后、被改造的对象。还有那些房地产开发商不断的渗透到农村、侵蚀农村的土地【甚至存在着大批的失地农民】。我对土地本来就有很强烈的个人浪漫情怀,所以看到这种情形不免要吐槽一番。
在熊尔寨村做调查的时候,他们村付书记说了几个问题。“以后这些土地谁来耕种?劳动力都走了,村子五分之二的土地都荒了”、“留守在农村的老人谁来养老、照顾?”。82年包产到户以后,土地分散的分到个人手中。付书记说他想搞规模农业生产和订单农业,每家每户保留一定的耕地,然后把剩下的土地成片经营,这样也可以把一部分劳动力吸引回来。可是目前行不通,他认为“体制”就是最根本的原因。感觉吧,在乡下做调查能发现很多当下中国农村部分的“社会事实”、“社会问题”,这可比整天吃喝玩乐、购物有意思的多。
一方面,农村土地被商人、政府征用。不仅很多农民成为失地农民。而且很多人生存、吃喝拉撒睡的基本决定权都没有。耕种土地越来越少,我觉得很桑感。另一方面,劳动力流动,土地无人耕种、任其荒芜。以后农村的土地、农业发展到底怎么弄。今个就跑到图书馆看了费孝通先生关于中国乡土社会的研究。很想从先生以前的研究看看到底中国乡土社会到底经历了怎么一个过程。毕竟我年龄小、经验不足,很多事情看得不清楚。
插个闲话,有次和同学去顺义的半壁店小学做志愿者。这是一个私人建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很多孩子随着到京打工的父母在这个小学读书。学校就几间矮房子。老师也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父母从农村流到城里,离开土地,孩子随着父母到处流动,子女的教育怎么办?他们没办法跟那些城里的小孩比。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自己杞人忧天或者无病呻吟,只是这些事情多多少少让我觉得很难过。很多时候我宽慰自己说“不要用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别人是否幸福,或许他们的生活是很幸福的”。
纯属个人吐槽,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