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0日,刘昊然加入“脱贫攻坚战——星光行动”,来到云南文山州富宁县。一路乘车,刘昊然都在不停感叹,富宁县的很多地方随手一拍就像是风景画,其中以坡芽最让人难忘。
坡芽村是文山州富宁县剥隘镇甲村村委会所辖的一个自然村,坐落在滇桂结合部右江上游地区的大山之中,位于剥隘镇东部,距集镇所在地7公里,是坡芽歌书的发源地、壮族文化的传承基地、全国民族特色示范村、生态农业示范园和民族文化与旅游高度融合试点村。全村共有65户324人,全部为壮族人口,是一个典型的原生态壮族村寨。
坡芽,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壮语意为“山花烂漫的地方”。坡芽村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代代传唱的山歌,也在这里得到了完整保存。
坡芽村是唱响世界坡芽歌书的发源地。壮族坡芽情歌——《坡芽歌书》,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歌书是2006年富宁县对全县壮族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时在剥隘镇坡芽村发现的,歌书是用仙人掌的汁液绘成,以原始的图画文字将壮族情歌记录在土布上的民歌集。
歌书由81个图案组成,分别代表81首歌,每个图案代表一首情歌,壮族歌手称之为“布瓦吩”。整部歌集记录了一对青年男女从相遇、相知、相恋到白头偕老的情感历程,坡芽人将歌集代代相传。
这些古文字图画符号,有月、树、稻谷、犁、禽、马、人、衣、鸟、房屋等,线条简单质朴。有专家认为,这些图画符号已初步呈现出壮族文字的“萌芽”形态,被称之为”文字之芽”。
坡芽村点缀在山水草木之间,郁郁葱葱的树林,古色古香的房屋,都体现着质朴的乡村之美。
据村中老人介绍,该村建于清朝初年,世代以种稻狩猎为业,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由于地处深山,极少受外来文化影响,至今依然完整保留着壮族传统的习俗礼仪。
一直以来,天南地北到此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2015年在村内举办的“命好来相会·2015年坡芽陇端节”活动后,更是吸引了一批批来自四面八方的国内外游客,白天优柔婉转的歌声响彻山间,夜晚团结和谐的舞曲律动了整个村落,游客们在优美的歌声、美丽的乡景、可口的美食中流连忘返。
花米饭、竹鼠、土鸡、腊肉、蜂蛹、芭蕉花、芭蕉芯汤,当地的芭蕉酒、米酒是坡芽村的特色美食。
今天的坡芽村,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眼球,慕名而来的探访的人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