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由张艺谋执导的《活着》,该片是余华所著的写实主义大悲剧《活着》改编拍摄,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富贵跌宕起伏的一生。让我们年轻人对那个没有经历过的年代有了不一样的认识。由于电影结尾有一段没有拍出来。之后,我还看了余华的原著。比电影更加赤裸裸的展现那个年代的生活。如果真的像原著那样拍出来,很多人看了会接受不了甚至怀疑自己的人生吧!
电影以福贵的人生经历为叙述主线运用电影语言以独特的角度再现了那个年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影片很多的细节处理都很到位,体现了导演的用心之处,体现了戛纳国际电影评审团大奖的水准。例如影片的每次年代转换福贵家门口的那条街道的样貌都会体现出当时的年代感,给观众很强的代入感;当家珍在儿子死后祭坟拿的两份饺子,有明显的区别,一份已经脱水,说明是死前煮的。一份是刚刚煮的。这些微小的细节使影片更加的真实。
福贵的一生在天灾和人祸的双重重压下,展现了在那个年代生命贱若蝼蚁,卑似草芥。即便这样,他们却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和炙热的情感。
福贵的人生因赌博失去祖屋;因缺钱对龙二低声下气;因生计大声卖唱;因被抓壮丁而想念妻儿;因女儿变哑而沮丧;因儿子成长而骄傲;因儿子死去而放声大哭;因女儿出嫁而喜悦;因外孙处世喜笑颜开;因女儿大出血而手忙脚乱。他流着泪看着女儿的生命在眼前流逝,却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在亲人分前细数往事。直到电影结束,也没有想到福贵以后经历。看完原著后,更加的觉得想象不到的悲剧怎么会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福贵的女婿——二喜在干活时被水泥板压成了肉酱。(多好的一个人)外孙跟着福贵长到七岁时发着高烧,还在地里面帮外公摘棉花,福贵心疼外孙,但是没钱买药,煮了一锅豆子就下地干活了,不想回来后就发现外孙被豆子撑死了。有的故事或许我们可以猜一猜。但是人的经历是谁也猜不到的。
福贵感叹:“往后的日子只有我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的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么些年……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就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性命。看完结局以后,很压抑: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也许无所谓活着。尘世的苦难,活着的人总要承受,在命运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独,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
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就想到自己的父辈爷爷辈经历过的苦难生活。想想自己能够生活在文明社会是多么的可贵。老谋子仿佛把我带入了几十年前人们苦难的生活。我知道那时候我的父辈爷爷辈生活状况不会比徐福贵好过。
生命其实没有幸或不幸,只是活着。当命运真正赤裸裸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也许只有活着这么简单。只要人活着,就会有希望。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的重大变故,物是人非。但我们都要有活着的勇气,我想老谋子的电影寓意就是如此吧。
请记住:如果你对生活感到绝望,请用一瞬间的勇气活下去。剧末看到那些装在皮影箱中的小鸡,或许就是生命的延续,人生中也许有太多的不如意,但你的活还要继续。
也许,生命真的没有意思,唯一的意思就是你还活着吧!
鲁迅先生说:“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变有了路,真正的猛士敢于面对血淋淋的鲜血。”虽然不明白活着的意义,但是有一种坚定活下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