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一个长跑名将,他跑步的策略与别人不一样,他会盯着前面10米处的一棵树,等跑到那里后,再盯着10米外的另一棵树,这样周而复始,直至跑到终点。
他运用这个策略,获得了许多好成绩,收获了不少荣誉。
我曾有一次在地铁站换乘,在感到筋疲力尽,实在走不动的时候,就用了这位长跑名将的策略,还真灵验,我竟然轻松地到达了目的地,内心还感觉其乐无穷。
由此可见,做好一件事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内驱力,而非外在的压力。
只有你发自内心地喜爱做一件事,并从中发现乐趣,你才会在做的过程中乐此不疲,且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写作也是如此。
那么,我们究竟有什么策略,可以让自己发自内心地爱上写作呢?这里有4个小建议,可供参考!
01 为自己而写
前文提到的“长跑”,在很多人眼里简直就是梦魇,而在有些人看来,则是一场好玩的追逐游戏。他们把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动机,不让事情本身束缚了自己的情绪和注意力。
这样的策略是积极心理学的运用。
在现代心理学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爱德华.德西和理查德.瑞恩的“自我决定理论”了。它指出人类有三种天生的内在需求:关系需求、能力需求和自主需求。
换而言之,一个人想要生活幸福,需要具备以下因素:
1、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别人的爱与尊敬;
2、 有独特的本领、技能,为他人带去独特价值;
3、 有自主选择的权力,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个理论一点都不复杂,想想我们平时的生活就可以理解。如果生活中大家都对你不错,你自己又有某方面独特的技能,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岂不快哉!
特别是“自主需求”,它是自我决定理论的关键与核心。也就是说,我们如果能主动选择和掌控所做的事情,就会产生内在动力,获得幸福。
而要有内驱力、幸福感的秘诀在于你的觉知。
缺乏觉知的人,其行事动机通常由外部事物牵引,少有自主选择和掌控的余地,容易陷入“为做而做”的境地,但有觉知的人会适时觉察自己的行事动机是否停留在与目标任务无关的外部事物上,如果是,他们就主动想办法将其转移到内部,以拥有自主选择和掌控的能力。
就拿写作这件事来说吧,你是为别人而写,还是为自己而写,其结果是云泥之别。当你发自内心地为自己而写时,你会关注写作本身,而非聚焦在流量曝光和稿酬上,你会为自己的成长而写、为众人的需求而写、为长远的价值而写、为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而写。
在此过程中,即使没有鲜花和掌声,你也会坚持输出和成长,收获的反馈和奖励都只是意外和惊喜,不是必然和期待。这样的心态能令你的笔尖持续释放力量,最终收获梦想,因为你是在为自己而写。
我至今已在简书平台日更482天,自知离成为一名合格的写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能在写作之路上坚持走下去,就是因为我是在为自己而写。
疫情期间,我由于各种挫折和失败,情绪被压抑到了极点。于是,我选择拿起笔,通过文字的形式,抒发自己内心的忧愁、郁闷。
通过一段时间的写作,我渐渐地感受到了写作的魅力。写作让我不再陷入烦恼、忧伤的泥潭,而是感到生活是如此得美好,我会选择慢下来,去观赏荷花盛开的样子,聆听知了鸣叫的声音,感受溪流划过指尖的快感……
过了一段时间,我自知自己的思考力、逻辑思维不行,便买了许多书籍来阅读。读完后我会将自己的思考,化成文字写在简书、百家号平台上,来与读者交流。
教是最好的学,没有输出的输入基本是无效的。通过写作,我用输出倒逼输入,不断地涉猎各个领域的书籍。此外,如果把书中的思想比作树枝,而我输出后的思想,则如同枝丫上抽出的新芽,充满了生命力。
当然,我在笔耕的过程中,也曾获得过“百家号优质创作者”,“简书创作者”称号,在谈写作作文竞赛中获得过亚军,这些只是意外的惊喜,能让我更好地走好未来的写作之路。
为自己而写,不是为完成任务而写,而是赋予写作的意义,从写作中释放情绪、提升自己、完善自我等。当你看到这些成果后,你怎么不会发自内心地爱上写作呢?
02 换一个角度看写作
写作累不累?
当然累。
写作日更难不难?
当然难。
如果你视写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你的情绪和注意力就会被写作本身给占据了,因为困难和压力总能把人的情绪和注意力抓得死死的,让你很难看到其他角度。
可任何事物都是多维、立体的,我们有很多角度可供选择,看似悲观的事物背后肯定有乐观的一面,严肃事物的背后必然有好玩的一面。
写作也不例外。
那么,究竟该如何换一个角度看待事物呢?
答案就是:你在内心告诉自己,我并不是在做这件事,我只是在做另外一件事。
比如,我不是在长跑,我只是在玩追逐游戏;我不是在写作,我只是在与人聊天、沟通。
这些想法看似有些可笑,但你不要低估这种假设的力量,因为你一旦有了新的选择,就会意识到:事情本身并不重要,我们只是在通过它获取另外一种乐趣,顺便把这件事给做了。在心理学上,这个方法叫做“动机转移”。
李笑来曾说:“写作就是沟通”。
粥左罗在《学会写作》一书中提到:我们写作的时候,你要时刻想象屏幕对面有人,而你是在跟他讲话。
当你将写作看做是在与人沟通时,写作这件事本身就不会给你带来太多压力。而要让写作变得有趣,你可以尝试运用费曼技巧。
什么是费曼技巧?
提到费曼技巧,我们就有必要提一下费曼先生,他是一个很厉害的物理学家。有多厉害?他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一个科学界目前最高的学术荣誉。
费曼先生之所以厉害,除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韧性,还与他独特的思维习惯有关。费曼先生无论学习什么东西,都要努力琢磨它们究竟在讲什么,它们的实际意义是什么,然后用自己的话将其重新讲出来。
所谓费曼技巧就是通过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件事讲清楚,最好让外行人也能听懂。
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于大多数人是难以理解的,为了让更多的人容易了解“相对论”,曾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话:“一个男人和美女对坐一个小时,会觉得似乎只过了一分钟,但如果让他坐上火炉一分钟,那么他会觉得似乎过了不止一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当你在写作时,你将写作视为沟通,并尝试用费曼技巧,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浅显的话语说给读者听时,你会乐在其中。此外,在你写的过程中,你或许会有新的感悟,毕竟写作是理顺你思路的一种绝佳途径,你会因为这样的正反馈,更加热爱写作。
比如,我以前经常为“为什么懂得这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而困惑。于是,我就写了一篇以此为主题的文章。
我在写的时候,就假设我在与一位长者聊天。我试图使出浑身解数,将自己对这句话的感悟用费曼技巧的方式写出来。写着写着,我顿悟到: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从头顶到脚底的距离,因为纵使你懂得了许多道理,但是你知道了却不去做,或者是因为自己的毅力不够,无法坚持,或者是欲望太多,无法在短时间内一下子改掉所有的坏习惯。
最后通过写作,我明白了“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这句话的内涵,懂得道理只不过是“空头支票”,改变自己才是“真金白银”。因此,我会尝试降低欲望,努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改变一个缺点,或者读完书后,我不再纠结能回忆起多少内容,能够通过读书改变一个点,我就心满意足了。
而这些的领悟,都是通过写作带给我的,我自然会热爱写作,毕竟写作让我体悟许多事物的本质,从而令我走好未来的人生之路。
懂得换一个角度,将写作视为沟通的手段,通过写作体悟事物本质,改善自我,你会对写作充满感激之情,自然不会轻易放弃写作。
03 尝试改变自己的身份
想象一下两个人拒绝吸烟的情形。当有人让烟时,甲说:“不用了,谢谢。我正在戒烟。”
乙则一口回绝:“不,谢谢。我不抽烟了。”
你仔细发现这两种回答的不同。甲的回答,听起来像是一个合理的回应,但它暗含的意思是,这个人仍然相信自己是吸烟者,只是正努力让自己有所不同。而乙的回答,却表明了个人身份的改变,吸烟只是他们过去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他们现在的生活,他们不再自认为是烟民。
每个行动体系背后都有一套信仰体系,与身份不相符的行为不会持久。
相反的,你越是以自己身份的某一方面为傲,你就越有动力保持与之相关的习惯。比如,如果你以自己的一头秀发为傲,你会养成各种习惯去呵护和保养它。如果你以自己发达的二头肌为傲,你会确保自己永远不会放过任何锻炼的机会。
拥有内驱力的有效途径,是将行为习惯与你的身份融为一体,说我是想要这样的那种人是一回事,而说我本身是这种人则是另外一回事。
真正行为上的改变是身份的改变,让你长期保持这种习惯,甚至热爱做一件事的唯一原因是它已经与你的身份融为一体。
当你的行为和身份完全一致时,你所追求的不再是行为上的改变,你的一举一动无非体现着你自以为从属那类人该有的举动。
坦白说,我以前不太喜欢每天练习英语发音,毕竟练习的过程是枯燥、反人性的。而我真正爱上练习英语,是在我考上英语教师资格证之后。
因为我身份的转变,我不再是一个英语爱好者,而是一名英语教师时,我的每一个行为无不在强化这个概念,而这些行为的叠加,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现在的身份。
当你爱上学习英语之后,我会将英语视之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每天不练习英语,我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当我养成学习英语的习惯后,这个好习惯就像一口井,会源源不断地给我回报和馈赠,让我看到不一样的烟火。
除了学习英语,写作也是这样的。我以前写作偏向于写“自嗨文”,从不研究写作之道。而令我真正爱上写作,开始研究写作方法的时刻,是在我加入徒步独行主编组织的签约作者写作群之后。
因为在那一刻,我的身份转变了——不再是一个写作爱好者,而是成为了签约作者。正是这个身份的转变,我意识到自己必须要提高写作质量,提升写作认知,从而使自己的文章有价值,为读者带来切实的改变。
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我会用心地拟好标题,列好提纲,写好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等。每当我看到自己的文章,被读者们点赞和夸奖时,我觉得之前付出的汗水和心血都是值得的,而这些正反馈,也令我更加坚定地走好未来的写作之路。
尝试改变自己身份,你的行为会不断增加你的信念,肯定你的身份,而你对自己身份的认可,也会更加促使你爱上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从而让你看到人生曼妙的风景,见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04 将要做的事情与你喜欢的事物绑定在一起
犹太民族是全世界最爱读书的民族,他们平均每人每年要读64本书,因此在近一百年中,犹太人产生了很多世界级著名的大家,诺贝尔奖颁发100多年来,有60%以上的是犹太人。
在犹太人的家庭里,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会把蜂蜜滴在书本上,然后让孩子去舔书上的蜂蜜,这个行为背后的动机,就是让孩子把读书与美好的事物捆绑在一起。
喜好绑定是应用心理学理论普雷马克原理的途径之一。该原则以戴维.普雷马克教授的研究成果命名,意指“高频行为将会强化低频行为”
将要做的事情,与你的喜好绑定在一起,不啻为令你爱上做一件事的策略。
我以前在一个英语角,认知一位会说8国语言的大咖。在交谈过程中,那位大咖直言:“他之所以那么喜欢学习语言,就是因为在他小的时候,他母亲会在他背完一段外语后,奖励他一颗糖果或一包麦丽素”。
他母亲用这样的奖励,让他将学习外语与糖果、麦丽素之类的美好事物捆绑在一起,令他爱上了学习语言本身。
假如你在做一件事之后,再做另外一件你喜爱的事,那么前者很可能对你产生一定的吸引力。比如,也许你渴望听听最新的名人绯闻,但是你首先要努力保持身材,通过喜好绑定的方式,你可以在健身房里读八卦新闻或观看真人秀节目。
再比如,即使你真心不想处理过期的工作邮件,一旦这意味着你可以同时做你特别想做的事,你也会习惯于处理邮件。
运用这个原则,你可以尝试将写作,与你喜欢的事物相捆绑,这种将你喜好的高频动作与你需要做的低频动作搭配在一起,你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之前对写作也有一种抵触情绪,因为我总是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也曾一度想放弃写作。
可我运用了这个策略后,我在写作后,会去看一部自己中意的电影,通过将自己的喜好捆绑,我渐渐强化了写作的行为,令我慢慢地养成每天坚持输出一篇的习惯,也让我发自内心地爱上了写作本身。
写在最后:
对于上述4个建议,一定有人会对这些方法嗤之以鼻,因为从本质上看,这些建议有些更像是一种自我欺骗。
事实上,人是一种自我解释的动物,世界的意义是人类赋予的。而且有人通过这些方法,逆袭了人生,看见了人生不一样的风景。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始终相信你所经历的困难,别人都曾经体验过,你需要做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别人已经获得成功的经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人生,从而不断践行这些方法,这样你会发自内心地爱上写作,将写作视为一辈子的事情,慢慢地细耕,持续地输出,从而能令自己在写作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