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个成语,是在大三那年。
我所在的专业,算是学校里相对冷门的专业之一了。同班同学有的在大一下学期申请转专业,有的在大二开始辅修第二专业,有的在学生组织里混得风生水起,有的在大三的时候开始寻找实习。我知道,每个人都在小心翼翼创造自己的未来,勤奋认真,唯独怕被甩在后头。
我就是那个害怕落后的人,我害怕我的成绩不靠前,我害怕自己掌握过少,我害怕自己见识不够多,我害怕不如别人。其实,这诸多的害怕,导致我踟蹰不前,用现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而恰恰就在大三这个承上启下的岁月里,我浑身带着迷茫。我不知道自己努力有何用,我也不知道牺牲无数的周末上课是不是值得,我更不知道我的未来在哪里。其实,这样的迷茫,很多同学都有。只是,他们把注意力转到了别的地方去而已。
大三,我们有一门专业课,叫新闻评论。当时是一位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的女老师担任讲师。老师很年轻,很乐观,温和,善良,喜欢跟我们聊天,在我们心里,她就像大姐姐一样。年龄差距不大,因此她跟我们关系很不错。
记得有一次上课,有同学并不是那么认真听讲。其实,我们也知道,对本专业不感兴趣的大有人在,也尊重对方在专业以外的追求。火热的夏天,老师在讲台上,那种辛苦可想而知。作为一名乖学生,我甚是努力,就算听不下去,我也会让自己去吸收那些至今看来非常有用的内容。老师心里有数,她知道并不是每位同学都对传媒感兴趣,也知道大家在金融经济气氛浓烈的学校里想要真正去追求金融以外东西是有多难。于是,她停下来,在黑板上写下了“功不唐捐”四个字。
她说:这四个字,是胡适所言。意思就是说,你今天的付出和努力,可能一时半会看不出有何用,但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发挥作用。就像今天,大家都不知道自己上课的意义、实习的意义,不知道每天的努力到底有什么用,也不清楚自己未来在哪里,但等到未来的某一时刻,你会回头感谢自己曾经的付出。
她讲到:大学的时候,我不知道我自己要干嘛,和你们一样迷茫。在华科大学习外语,研究生往传播学方向发展。可能只是兴趣,也曾经怀疑学成之后能做什么。后来一次实习,在传媒单位,我突然发现,挺有趣的,我大学时学到的东西其实是有用的。毕业后,有机会到学校来,我还是蛮感恩的。生活本来就是充满追求,我希望大家真的要明白,当下的迷茫,并不会给你带来多少好处。反而是,订下一个目标,多多沉下心努力。如果不知道目标在哪里,就好好读书,以后可能没有很多的时间能够真正静心学习。
记得,老师当时眼眶都红了,爱之深责之切。那一幕,至今难忘。也因为这一堂课,再后来的生活中,我再也不过多焦虑,不去浮躁,很多事情也验证了“功不唐捐”的真理性。
比说,毕业的时候,我很迟才找到工作,在大家着手准备离开学校的时候,我内心慌乱焦虑。有小伙伴甚至比我还焦虑。与其内心焦虑,不如梳理好自己的优势,在可能到来的面试机会前努力做到游刃有余。没有什么事情是只要你准备充分了就能得到。在后来的一场面试中,因为大学在传媒类实习有过报道经验,我被录取了,正好把传媒和金融都应用上了。蛮珍惜这样的机会的。
在工作过程中,也有过疲惫、负累、消极,那个当下,我只能告诉自己:功不唐捐,加油,坚持,这段辛苦换来的就是财富。现在回头去看,我真的感谢那段日子——如果没有那段难熬的时光,估计现在的我,很玻璃心,很没主见,不会坚持。
再说到换工作。不停面试,不停修正对自己的认识,一次又一次看清自己的目标,一次又一次锻炼自己的表达。严格意义上,我还是在半个月的焦虑中渡过的。虽然这样,我还是每天督促自己多看看新闻,了解最新的信息。我既要保持对生活的热忱,不放弃所学,我还要学更多的东西。在一次面试过程中,很有幸认识了现在的同事。仅仅一面之缘,我们貌似有很多共同话题。在价值观方面,我们一样是追求改变,一样追求快乐。后来,得到一个新机会,我跟这位很有话聊的面试官成为同事。
这些事,让我更加明白,功不唐捐,原来就是这样。你的经历,一直在不断验证。我也很感谢,老师当年的肺腑之言对我影响是有多深刻。我的QQ签名,基本没再更新过了,永远都是“功不唐捐”,不变。
美好的不美好的经历,都会是财富,愿你我都秉持这样的信念,开心地过,认真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