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出国留学,但是对于申请国外大学对孩子“软实力”的要求也像一块无形的大石头沉甸甸的压在心头,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这群“半路转道”(从小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习,在初中毕业转国际班)的孩子,不仅面临着前期课外活动的缺少,更是要面临目前身边环境对于提供课外活动的条件限制,加上自己对于“软实力”的了解过于道听途说而造成的。
今天听到樊登老师说《中国哲学简史》时,提到儒家思想的“和”这个概念时,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明,是我自己将“软实力”这个概念局限化了,并不是说去哪里参加一些义工活动,或者搞些艺术培训,体育活动等等就拥有了“软实力”,而是要像晏婴所说那样,将这些“成分”一样一样都放进孩子体内,转变成一个独特的有用的新的物质,这个新的物质就是孩子的“软实力”。
为什么这个认知很重要?首先,认识到所有的成分必须要经过孩子本身才能进行有效转变,那么一切“形式主义”都是没有意义的,其次,凡是一切能进入到孩子体内进行有效转变的“成分”都是有用的,不需要局限于“在哪里做”或者“做什么”,所以所谓的“软实力”,其实就是孩子的能力,一种非文化知识造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