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雪拾光的时间管理主题读书会,来分享下自己的一些启发。
[if !vml]
[endif]
倩倩分享的阿兰·拉金《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是我在大学读过的一本书。
其中的人生目标构想,三年+六月期限,ABC排序法,如何处理暗时间,都是最基础的时间管理方式。自己也一直在边践行,边反思。
阿兰·拉金的学生,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习惯》【巧妙的缘分】,是在承接老师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对个人习惯全面的叙述,是我最能影响我个人生活,最重要的枕边书之一。
时间管理让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以终为始,向死而生
倩倩在分享里提到,【“假如六个月后你被鲨鱼吃掉”,你会干什么】
七习惯里,其中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以自己参加自己葬礼的形式,来审视自己的一生。
两者在时间管理上,如出一辙,都是用终局来看待现在。
奇葩说的邱晨是亲历死亡,和“知道自己死亡日期”的‘幸运儿“。
在得知自己换上癌症的时候,第一个小时,跟谁发了微信,谁的语音,路上看到了什么都记得清清楚楚。
然后接下来去给团队写信,通知自己的病情。
晚上已经报名参加第二天公司的读书分享会,不好麻烦其他同事,熬夜写了二十页的PPT(最后还拿了第一)。
第二天,她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开始当一个全职病人了。
接下来一个月后,生活恢复正常,第二个月,工作继续,第三个月,继续新一季的奇葩说录制。
但面对死亡后,邱晨的生活就一成不变了吗?
不是, 死亡才是对生命最精准的教育。
它会比我们改掉那些生活在的陋习。
曾经熬夜作息极度不正常的邱晨,轻而易举的接受了早睡早起这件事。
早起,健身,读书,来得更加顺理成章。
他对时间的观念改变了,对时间态度也改变了。
死亡教育,我觉得是每个人都需要接受并且思考的主题。
作为这个星球的人类,死亡就是每个人的终局。
死亡不会跟你讨价还价,死亡面前真正做到了人人平等。
[if !vml]
[endif]
死亡是我们每个人的宿命。
人生的价值也在于,在死亡终点会看我们这一生,我们做过什么,留下了什么,这就是我们这一生所呈现的意义。
就像金庸的一生,给华人世界留下来一个宏观的武侠世界,创造华人文学的巅峰,在个人价值观里,这是比茫茫人海中突然消失的没有人记住的姓名,更有价值。
奇葩说新一期的话题也相关,适当转换则是:你愿意知道自己的死亡时间吗?
我会和薛教授和蔡康永一样,果断地说,我愿意。
就像跑步,我们开了咕咚这些gps定位软件,知道自己要跑多远,现在跑到了哪里,心里有个底。
就像写剧本,我们在下笔前就必须知道主角的结局,我们才能知道主角在接下来的命运和情节走向如何安排。
如果是happy ending,那么主角的每一个行动都必须是走向关系的修复,走向正义,走向能量的升级,虽有波折,但最后还是获得了爱情或者成功,或者拯救了世界。
如果是bad ending,那么主角的每一个行动都应该是作死,或者自大,或者顾此失彼,或者无力抗争,或者走向深渊,最后同归于尽,或者是树倒猢狲散。
[if !vml]
[endif]
在战略学里,我们需要关注整体,从终局审视当下,制定谋略才是真正的战略。
如果想到哪打哪,那只是战术。
如何面对死亡的路上,写好自己的剧本,也就是如何掌控我们的时间。
回到我们每个人,我们的剧本由谁来写的呢?
我们自己吗?
不一定。有的人的人生剧本是别人写就的。可能是他的父母,他的朋友,长辈,反正他的每一步都是被安排好了,他只需要当一个演员,去演好被安排的剧情就行。
他们会受到早年的教育,经历和外界条件所制约和改造,内心渴望肯定,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被推着走。没有了别人,也会被各种习惯推着走,反正不是“自己主动想要的剧情”。
这些人的剧本都是被动设计出来的。
而我们之所以对我们的时间和人生进行规划,就是想要主动设计我们的人生。
我们自己是自己人生的主角,我们必须亲手写就我们的剧本。
这就是时间管理的意义。
wiN�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