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 马上作

马上作

戚继光  明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注释:

南北驱驰:戚继光曾在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宼的侵扰,又曾镇守北方边关。

主:指明朝皇帝。

边月:边塞的月亮。这里的边塞指山东沿海登州卫等地。

江花边草:南方江边和北方边塞的花草树木。

横戈:手里握着兵器。

译文:

驰聘疆场、转战南北是为了报答皇上对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北方边关的花草都笑我一生忙忙碌碌。

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名句: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写作背景:

戚继光是明朝的名将,该诗作于戚继光东南抗倭期间。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作者转战南北,紧张激烈的戎马生,保卫国家的英姿和雄风。

图片发自简书App

赏析: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从福建、广东到蓟州,可说一在天南,一在地北。“南北驱驰”四字,概尽戚继光一生大节。“报主情”,并非不喜欢安定的生活,只是心怀天下,为了国家的安宁,不惜万里奔波。全句表现出一种崇高的襟怀。而次句一“笑”字更是意极浑含,写尽了抗倭名将的豪迈气概。为了抗倭事业,一生中到过山清水秀的南方,也到过波涛汹涌的山东海防,行色匆匆间,总无暇顾及周围美好的景色。作者说:江畔紫嫣红的鲜花和江防皎洁明朗的月亮恐怕要笑我不懂得欣赏了吧。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这两句是“平生”、“南北驱驰”的更具体的说明。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形像跃然纸上,他是紧紧与战马与横戈联在一起,不能须臾分离的。“一年三百六十日”初读似乎是一个凑句,其实很有妙用。它出现在“都是横戈马上行”的点睛之笔的前面,起到了必要的渲染作用,使读者感到,一日横戈马上英勇奋战并不难,难的是三百六十天如一日,更难的是年年如此,“平生”如此。

这首诗平易自然,琅琅上口。而作者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质更让人钦佩。

作者: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戚景通是个老实人,而且为人正直,从不搞灰色收入,曾几次主动上交工作对象送来的红包,屡次获得上级表扬,几十年如一日,...
    异色瞳的忧伤阅读 5,551评论 0 0
  • 作者:戚继光 朝代:明代 版本一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版本二 南北...
    唯一念想阅读 2,350评论 1 0
  • 它飘忽不定,盛开在无人之地,一袭,世上最素的颜色,如白雪茫茫。 它的幽沁之香,被风捎到远方,它默默枯萎,只有月光知...
    穿越者木易君阅读 5,419评论 14 46
  • Today is Friday. Bedelia was afraid and rode as quickly a...
    Mr_Oldman阅读 1,324评论 0 1
  • 漫漫人生路,你还在迷路吗?那有必要读一读今天晨读的推荐《明天的你一定感谢今天的自己:时间掌控术》。 生活越来越拥挤...
    天青色Gracy阅读 2,682评论 2 4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