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引言部分分析了生活中从混沌到涌现的现象,强调了涌现的重要性。
涌现往往打破我们平常对周围事物的固有认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自觉地对世界建模,将很多事物和现象看做一个个系统,而每个系统都有对连贯性的追求,会遭受偶尔的破坏,也会发生分化。例如:写书是一个不断发生破坏、分化并且达到连贯性的过程。减肥也是节制食欲、食欲大增、食欲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不是所有的变革都是涌现。变革的三种模式,一种是稳态的干扰,例如警察开罚单,对错误行为进行被纠正;第2种渐进式改变, 例如根据干扰情况修订宪法;第3种就是涌现式变革。系统原有的原则发生崩溃,造成了动荡,在混乱的局面之下,得到了新的连贯性,生成了新秩序。
越来越复杂的秩序以自组织的方式在无序中产生涌现式变革,导致与涌现共舞变得很重要,因为现在社会,系统的多样性、互联性、互赖性或者互动性越来越强,复杂性越来越高。所以,要找到与涌现共舞的办法。
书中第一部分内容是涌现的本质,首先介绍了涌现式变革的三方面表现:一、破坏性事件打破现状;二、系统发生了分化,一种创新和特质在系统的各部分之间浮现出来。三、系统的不同部分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崭新且更复杂的连贯性。
涌现是乱中生序。混沌中产生的更高层次的复杂性--一个系统中的不同实体之间相互作用,汇聚出具有连贯性的各种新生结构。当这些相互作用开始产生破坏作用,导致系统分化并最终合成某种新生事物时,涌现便发生了。
涌现式变革的特点:颠覆式创新、连贯性、完整性、多变性和向下的因果性。涌现最长被提及的两种驱动力:美人负责和简单的规则产生复杂的行为。新生事物涌现的条件:相邻个体之间相互反馈和同类形成集群。
第25页
英国心理学家刘易斯创造了涌现这个词语。“这里是不同种类的事物之间发生的一次合作,涌现出来的事物不同于其任何组成部分,也不能还原为他们的和或者他们的差。”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将涌现描述为“组织向深层次进化过程中一种由能量驱动的内在趋势。”
涌现的定义引发了我关于涌现和进化、范式转移、小说形象塑造、无序等概念之间的关系的思考,结合文心一言的分析结果,产生以下感受。
一、涌现和进化之间的关系。这几天读了基本关于涌现的书,其中一本是涌现式进化,进化过程中总会出现涌现现象,涌现是进化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
二、涌现和范式转移之间的关系。当进化过程中的事物在无序中出现一种新的秩序,涌现就出现了,往往具有颠覆性的意义,这种意义不再局限于个体而是笼罩在整体之上,是思维方式和整体理念的全方面改变,这种改变被叫做范式转移。所以,涌现有着打破传统旧秩序的力量,是发生范式转移的基础,而范式转移则需要涌现的推动才能出现。
举个例子,当我们习惯了用牛顿力学这个范式解释世界的时候,总是用从上往下的因果关系去思考,但当我们用从下往上的涌现来解释世界的时候,思想观念出现了整体性的颠覆,这就发生了范式转移。
三、涌现和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小说通过故事情节、局部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这个过程和涌现似乎有些相同之处。通过文心一言的分析,我发现确实可以通过涌现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固然有故事情节,但核心目的是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可以由情节驱动来塑造,也可以通过描述人物与其他人物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来塑造。传统的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比较脸谱化,配角的出现是为情节需要服务,好人坏人就像戏台上的红脸关公和白脸曹操一样泾渭分明。
我以前写小说的时候也是这样,主角在经历这件事情的过程中,需要一个反面角色的磋磨,于是创造出一个笔墨不多的脸谱化坏人,这种人物形象千篇一律,不够生动。若采用涌现的创作方法,则可以让主角与配角之间进行语言、肢体等各方面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展现出各自性格,让他们的形象更加丰满生动。最后,在主配角关系网之上涌现出一种感觉、一种能量,将人物的情感与读者的情感联系起来,产生感情流动和共鸣,这就是涌现的力量。
涌现创作方法应该归于自然主义,注重现实情况描写,而不重视情节驱动。但只靠细节互动塑造形象,难免落于平淡。为了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形象生动,还是要借助情节来推动,所以也要结合浪漫主义方法。
四、涌现和无常的关系
小说写作的过程本是就是意识的思考过程,之间看过的书中认为意识就是整体大于局部的综合,是从无序中产生有序,这和涌现的概念非常类似。
我们生活的纷繁复杂的表象世界中充满了无常,可无常却被命名为无常,不是因为不常见,而是因为我们希望生活得有秩序感、有掌控感,而无常总是伴随着丧失或死亡,给我们带来痛苦,所以我们总是下意识地去否定无常,不愿意面对无常,所以希望无常能少些。
但这就让我们忽视了无常中总是蕴含着生机,而这些生机在时机成熟之后可以涌现出新的事物新的秩序。这就是从无序中提炼出有序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无常是涌现的基础,是创新的土壤,也是让我们的思想最终产生范式转移的根本,可以改变我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涌现与无常关系的理清进一步向我展示了,世界并不是自己以前主观臆想的充满因果关系的样子,而是充满相关关系的样子;思考方式不是只能从上往下地推理,也可以自下往上地涌现。
说到底这是个无常的世界,而不是每个人心中所想的世界。理解了这一点,调转思考方式之后,立刻觉得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似乎蒙上了一层模糊的面纱,充满了别样的意义。
我们应该放下自己原来固有的观念,用一颗平常心面对无常,正视无常,学会用一种没有分别心的慈悲心态看待生活,拥抱各种可能性,真正的活在当下。只有拥有这种心态,才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种美就是涌现现象之下的新秩序和新生命,这才做好了与涌现共舞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