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多年以后,604女生才明白,大学坐标杭州是青春里最甜美的回忆。
直至多年以后,604女生才发现,没有人会忘记那位教高等数学的美女老师。
大一时,我们最头疼高等数学,却很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那时,她大概三十多岁,圆圆的脸蛋,深深的酒窝,算不上特别漂亮,笑起来特别甜美。她非常时髦,每天换一套衣服,可以一个星期不重样。其实,这些都不是重点。当她笑眯眯地说:“上大学了,女孩子嘛,就是要逛逛街买买衣服。”瞬间,俘虏了604女生年轻的心。所以,课余除了吃吃吃,我们就逛逛逛。
学校斜对面是四季青服装市场,衣服被各路批发客销往全国各地。想来,那些年杭派服装以其文艺清新之风声名鹊起,除了与杭州深厚的人文底蕴密不可分,四季青的推波助澜应该功不可没。
我们呢,占尽天时地利,动不动就去逛逛,最后熟悉得仿佛自家商场。
四季青是批发市场,一般不理会零售。我们通常下午两三点去,店主们已在上午完成一天的批发,也吃过中饭,正是休息的空当,愿意有一搭没一搭跟学生唠嗑几句。但衣服都不让试穿,只能拿身上比试,选好款式,谈好价钱,付了钱才让试下大小。所以,有合意的,有不合意的,欢乐有,沮丧有,但我们永远不改初衷。
每次同学好友来杭州,除了景点,必去的是四季青,几乎是拉着人家捎带几件衣服回去。
大一胖,大家都很难买到合适的衣服,到大二瘦下来,穿着美丽的衣裙,走在校园里,突然有种娉娉婷婷的错觉。我最爱的一条蓝色牛仔背带裤,从学校到社会,穿了很多年,拍过很多照片,洗得泛白,直到实在装嫩不下去才罢。
一旦有人买了新衣服,一准全宿舍围在一起,召开时装发布会似地,逐个试过,逐个评价。试得漂亮的那位,往往还会模拟一下猫步。臭美的花花有时约会去了,未参与逛街,回来总要单独试一下别人新买的衣服。一次,我和刘同学在四季青买了一件西装外套,花花一试更好看,于是乎,第二天就穿到她身上去了。
东站小商品市场也是我们爱逛的地儿。甫入学,看到隔壁高年级宿舍都挂着床帘,拉起来,就是各自的一片小天地。一问,得知是自己出钱买的。我们满心羡慕,成心模仿,跟着热心的学姐,第一次去东站小商品市场,在人声鼎沸、物品繁多的盛况里,很快眼花缭乱。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我们生怕走散,你等我,我等她,一圈下来,效率奇低。
经过艰难的抉择,我们选定白底蓝花的棉布。这种布料多半用来做衣服,可是谁叫我们喜欢呢!最后,全宿舍整齐划一,真是赏心悦目。多次被来访客人夸赞,我们亦自得很久,还带别的宿舍女生去买过同样的。
很快,我们成了东站小商品市场的老顾客,进去之前,熟门熟路约定汇合的时间、出口,再三三两两分头行动。那些年,我们批发过漂亮的笔记本、水笔;买过女孩子用的发夹、发箍;甚至,寄给远方的贺卡、大学毕业的纪念册也出自那里。
不上课时,604女生喜欢在宿舍里一起高谈阔论、打牌算命。偶尔不想凑热闹的那位,拉上床帘,戴上耳机,整个世界就安静下来,听听歌,看看书,写封信,在喧嚣里,享受一个人的静谧时光。
毕业后,恋恋不舍带回家的床帘,请裁缝师傅做成裙子,又被我穿了很久,大概也是念想居多吧。
我想,没有人会忘记305路公交车,它的站头就在校门口,通往最繁华的延安路。
305路坐到底,出来就是龙翔服饰城。衣服类型跟四季青差不多,价格稍贵,但胜在可以试穿,地下小商品市场还有便宜的帽子、包包,有一阵子很吸引我们。
延安路上的店铺日日在叫打折,品牌诸如真维斯、美特斯邦威,大大的广告牌写着“最后三天,含泪甩卖”之类。运动休闲装原本是班长的最爱,我们当然义不容辞地帮忙参谋。可等下周、下下周再去,还是一样的广告语,架不住让人疲倦。
杭州著名的王星记扇子、张小泉剪刀我们都买过。印象深刻的店铺却不是杭州本地的,有意思的饰品店名“石头记”,无端叫人想起《红楼梦》;有故事的梳子店叫“谭木匠”,这家的羊角梳特别好用,就是价格咬人,咬咬牙买过一把,多年后弄丢,还心痛不已。
以延安路为中心向外围辐射,生活费捉襟见肘的我们逛过杭百、解百,当然仅限于逛。也逛过吴山广场夜市,逛过武林路藏在巷子里的女装店,逛过环北小商品市场及对面的中国丝绸城……后来,延安路银泰百货开业,特意跑去人山人海地挤过。
回家乡工作后,我每次出差杭州,总会怂恿花花,这家伙常二话不说地请假赶来,基本上没有让我希望落空过。等我白天开好会,晚上再约上在杭州的刘同学,三人一起逛街,累了找个地方坐下喝茶聊天。每次都有要买点东西回去的执念,不管衣服还是饰品。
一次,打车去河坊街,出租车司机说:“河坊街不是外地人逛的么?本地人都去延安路的。”拜托,拜托,我们就是外地人哎,和花花两个人差点笑背过去。话说,延安路当年逛得还少吗?
当我们想找寻点什么时,走过延安路,依旧人潮拥挤,走过四季青,学校已经不在。
误打误撞走进一家女装店,试穿一件衣服,穿衣镜里除了自己,还有熟悉的同伴。有那么一刻让人恍惚,青春一直未曾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