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还没到,开学不知要到何时。这种情况下,教育部推出网课。尽管网课有很多弊端,比如做不到紧致有序,老师。家长孩子都辛苦等等,但客观地说,这依然是上上选!
之所以有很多混乱,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短期内也不可能考虑那么周全。所以拿网课去跟线下课堂对比,没有可比性,不客观。
另外,似乎大家都觉得我们的孩子不给安排点事情,他们很难想到主动学习。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不要只看到结果去批评。看到背后的原因或许才能找到解决之道。
换句话说,我们的孩子主动学习的意愿不强烈,甚至离开了教室都不会学习。这一定不只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整个社会导向的问题。
再有,我家孩子就是不上网课的那一个。你说作为家长,我不着急吗?肯定不可能啊。一度我也挺焦虑的。老师天天在群里艾特我,一开始是道歉,跟老师说我会积极想办法让他上。后来我只能假装没看见,因为不知道怎么回应,没有可以呈现的结果拿出来,觉得说啥都是徒劳。
在这个事件里,我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焦虑是害怕老师说我是不负责任的家长。我也知道很多孩子上课只是对付,但那个当下,我觉得你坐在前面装样子,也能让我有所安慰。一看到这一点,突然没那么焦虑了。因为我知道,如果孩子今天坐在那里装样子了,我又会有新的需求出现,直到他满足我的标准我才会真正安心。觉察到这一点后,觉得自己挺可笑的。原来所有的所谓担心孩子,其实都是假相,只不过是担心自己而已。孩子是工具,用来满足我的工具。由此,倒真的释怀了。
原因有二:一是在没有找到好的方法前,先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被这件事情带跑,进而失控。因为对于高二的孩子来说,已经不可能靠吼或打骂这些手段来实现目的了。
其二,尽管就这件事来看,上网课会有很多后果需要孩子承担,比如跟不上,或是在老师那里会有不好的看法,更严重的会影响明年的高考。不过从人生的长河来讲,未必是坏事。我们总想把自己摔过的跤告诉孩子,让他避免同样的跌倒。可是人生哪,没有办法代替经历。该掉的坑没掉,不死心。既然如此,那就给孩子去经历吧。任何一个人都是向阳的,每一天的心都会有无数的念在闪在变,这样的过程何尝不是一种历练呢?
想通这些后,真的可以接纳他现在的状态。看他也没有气不打一处的情绪了。每晚找个时间喝茶聊天,说说我的工作和想法,再听听他的。发现其实孩子慢慢在改变,从原来只在电脑和手机上留恋外,开始对电影和书籍感兴趣了,作息时间也有在调整。重要的是,看到我是真的能够接纳他,不再像刺猬那样要么时刻防备着,要么退避三舍。
而我也深知,此刻正是修行时,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有两面,怎么看在于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前路浩浩荡荡 ,万事皆可期待。加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