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道会在分课中结束,我紧紧跟在秦校长的后面,逮住机会,连忙请辞“秦校长,我实在是教不了九年级……”
在七八年级摸爬滚打了十几年,虽然教材几经变革,但自认为能够掌控,学生成绩就是我的信心来源。今年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我居然升级了。毕业班呐!面临中考啊!平行班的语文老师都是资深的呀!我的心哟!
转眼开学,站到讲台上,面对56张真诚的面孔,我心虚了,这种感觉好像只在刚毕业时有过。尽管之前非常认真的备过课。讲台上我仍一点都不敢发挥,说的多了,担心学生认为我啰嗦,自己也觉得课堂没艺术,说的少了,担心遗漏什么,影响学生发展。节节如履薄冰,完全不似以前的潇洒。一节课下来赶紧总结反思,哪个地方不好,做笔记,重写。即使如此,依然不知道能不能上好下一节课。
更痛苦的是没有方向感,虽然同组的哥哥姐姐也指导我,但我依然不知道要去向何方,哪些东西有用,哪些东西在什么地方有用。就这样一路跌跌撞撞,第一次月考,第7名,倒数第一。我那个急呀!脸上的痘痘层出不穷,内分泌严重失调,难道我不行了吗?我真的不行了吗?一种浓浓的危机感向我袭来。
是静下来想想的时候了。我离开了自己的舒适区,来到一个新的领域。课文都是陌生的,知识点都是陌生的。讲课的节奏大大加快。有不适应是正常的。想到这,我的心不太慌了。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是第一位的。从此每天一套卷,晚上孩子进入梦乡,我爬起来开始做,做够一周,汇总一次,渐渐的,考点能把住了。怎样突破考点又是一个新的命题,翻教参,查《面对面》,理出答题思路。就这样,我在与时间的赛跑中一点一点的提升自己。
每当无力感袭来时,我会坚定的告诉自己,只要在痛,就是在蜕变。白天备课、与学生交流思路,夜深人静继续加班。就这样迎来了段考,我们班的成绩排到了第二。现在看来,侥幸的成分多一些,但当时给了我莫大的鼓舞, 坚定了我前进的脚步。
段考后,我清醒地认识到教材依然没有吃透,处理问题还可以更灵活……于是,新一轮的学习拉开帷幕,学校配套的各种资料成了我的必读书目,不敢选择,也不会选择,好吧,照单全收。读着读着我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升了,过去十几年模糊的东西突然清晰了。虽然学生成绩不一定回回突出,但于我而言,这何尝不是一种收获?
惶恐、失落正被发现、充实取代 ,现在我依然不是最优秀的,但明天呢?
每一次危机的背后,都潜藏着一个机会。翻过那道坎,我们就会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