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想说的是担当。这个范围也挺广的,那我就谈谈关于对它的理解,说一个小范围的意思就好,比如说一个家庭里的担当。
什么是担当呢?首先要负责任,他知道哪一些是他该做的,哪一些是需要做的,得做的。之后他有付出行动力执行,这就是担当。比如说父母养孩子,照顾孩子就是一种父母的担当。
家庭中需要互相沟通。遇到问题时一起商量出一个方案,提供方向,这也是一种担当。而不是我觉得可以就可以了,不管其他人的想法。
那作为子女的担当又是什么呢?父母爱孩子,孩子也关爱父母。当然是有条件的,不全然接受,不溺爱,双向奔赴,营和睦的造一个家庭氛围。
这个话题想起来会有点复杂,因为受很多因素影响。有一些父母不善于言辞,词不达意,说话方式,处事方式对孩子而言造成的伤害,有可能会形成父母爱孩子,孩子却讨厌父母的情况。当然,有一些奇葩的家庭情况就先不讨论了。
作为孩子的担当有维护自己的家人,讲道理,不偏爱。这里有个思维方式需要转变一下,不要一直把自己当成孩子,你要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成人了。你跟你认为的成人其实是一样的,平等的。而不是一直觉得我是个孩子,这些事情我不管,那个事情我不理,把这些事情通通交给父母处理。哪怕自己20多岁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害怕成长、逃避现实一个心理。
我承认现在有一种情况,有几个长辈讨论事情,小辈不要插嘴。如果插嘴就会被认为是对长辈的不尊敬,忤逆长辈。我之前一直觉得这个有道理,中国礼法延续至今有一定原因和弊端。现在而言其实也分多种情况,你要判断那个长辈他明不明白事理。如果他是那种比较自大,大男子主义或大女子主义。对这种长辈的话,你也不要跟他说太多。如果真的觉得不行,要说也是可以的。夸张的说法是:对付疯狗,除了躲,还有打。对于那种比较开明的,够听进别人的意见的长辈,我们就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当然,你在心里要想着,我虽然辈份小,我也是有发言权利的。
一个更好的情况是,你有一定的话语权。比如说有一定的优势,会让你的话更有分量。我们尊重社会上每一个人的说话权利,但他说的话会不会被采用,重要性如何,其实跟这个人的权威性等方面有关的。
感觉好像有点偏题了,但是你要有有话语权,你要有足够的技术、知识或者能力,或者地位、财力等为自己取得一定的说话分量。说话权利有一些是别人给的,但更多的是自己争取来的。
然后我们再来说一下兄弟姐妹之间的怎么相处比较好?其实这个很难说,因为每一个不同的家庭情况,有很多不同的相处情况的。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互帮互助,经常联系,分享生活。我认为兄弟姐妹之间关系不要弄得太复杂,简单一点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