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我们每个人上学的时候,父母在我们耳边天天唠叨的话、学校后面或前面墙上的大标语,写在扉页上的自我激励。学生时代的我们其实并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也不由我们自己决定。走向工作岗位后,大部分人已经被学生时代的学习折磨透了,并不喜欢学习。这从国人平均一年只看4本书就可以看出,虽然看书并非学习的唯一途径。
不好好学习的原因有很多,不好的学习方式是其中之一,一早就埋下了仇视的种子,我们讨厌书本,毕业时毁尽所有课本是一种宣泄和态度。但这个社会,日新月异,发展迅速,一日不学习,如隔三秋。那么我们到底怎样学习呢?
好在成甲先生为我们带来了一本书《好好学习》,这本书是学习“学习之法”。成甲,入选罗辑思维最会学习的人,一个善于从底层逻辑去解决问题的人。讲学习方法人的太多了,但大多数是在“术”的层面去介绍一个具体的方法,少有从“道”的层面去阐释,能做到“术从简,道从心”的人少之又少。
01 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第一章的题目是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我们先假定知识与认知密切相关。在本章中,成甲一共提了四个问题,分别是:
1.在海量信息即时获取时代,我们拼什么?
2.如何提升认知深度?
3.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
4.到底哪些知识值得学?
02 在海量信息即时获取时代,我们拼什么?
也就是,在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已经不是问题了,海量的信息随处可见,随时可取,我们到底在拼什么?作者认为在不同的阶段我们拼的东西不同:
第一阶段:知识数量构建认知优势
这一阶段知道得多就厉害,刚改革开放,百废待兴,大部分思想被禁锢住,谁胆大,谁敢闯,谁就能先行一步,掌握信息就等于掌握财富机会。
第二阶段:知识获取速度构建认知优势
这一阶段知道越快就越厉害,互联网的兴起,知识获取不再是问题,但快鱼吃慢鱼,越快越容易掌握新的知识,新的财富,早点站在风口,早日起飞。
第三阶段:知识深度构建认知优势
这一阶段知道越深就越厉害,新的航道都能看见,但大部分人并不深探其究,那些掌握事物的本质与流于表面的人,其人生与结局肯定不一样。
03 如何提升认知深度?
既然知识深度能够构建认知优势,那么怎么提升呢?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都有体会,比如,同一个问题,厉害的人总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维度去分析现象,他在讲这件事情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人好厉害,讲内容又多,层次又分明,还很有逻辑,而你自己只能从一个角度去看问题,这个角度还很表面。这种对比高下立现。
所以,厉害的人通常从表象能看到本质,从问题能推断出结论,而这些背后的推断方法和思维方式是具有一般规律的,因为他在同类问题使用的套路都是一样的。这些一样的套路,一样的推断方法和思维方式就是成甲所说的“临界知识”。临界,就是区分你厉不厉害的界限。
04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
成甲讲了2015年李叫兽一篇阅读量10W+公众号文章,作为同是营销圈的达人,小马宋老师既有资历又有名,但同样类型的文章为什么没有这么火呢?通过这个现象,引出了“技术效率”和“认知效率”这两个名字。所谓技术效率,就是专注于事情本身,通过打磨技能去提高效率,这种效率的瓶颈显而易见,因为你抓住的不是事情的本质,闪转腾挪的空间自然就小。所谓认知效率,就是专注于事情背后的规律,通过认清规律去把握本质,从根上去解决问题,这种效率的提升是指数级的,不在一个层次上。
05到底哪些知识值得学?
生有涯,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那么多知识,到底学哪些?其实上面已经给出了答案:临界知识。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知识也就越来越细化,但自然界总会有统一的规律来约束世间万物,浩淼的宇宙无不如是。那么人世间的知识应该在某些底层上是相通的。这些相通的知识它们被专业化遮住本来面目,在道理上实则相通。那些能把这些各类知识穿针引线起来的知识,貌似没有用处,其实他们才是让珍珠成为项链的宝物。把这些无用的知识找出来,就是值得学的知识。
成甲说得非常具体,从使能角度来,我们一生要学习三种知识:
一是执行能力的知识,这种知识是作为社会人必须掌握的,如交流沟通、吃饭穿衣、商务礼仪等。
二是专业能力的知识,这种知识是作为专业人必须掌握的,如编写代码、建筑施工、修理汽车等。
三是结构能力的知识,这种知识是作为高人所掌握的,如经济规律、政治规律、创新商业模式等。
06 我的思考
我并不赞同知识必然导致认知偏差,因为我们很难说清那些宗教的创始人、那些伟大的科学家,究竟是他们的知识导致他们产生了认知,还是认知使他们产生了知识,或者说,我们在灵机一动之时、电闪火光之际,是认知在起作用,还是知识本身在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