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个企业家朋友交流,谈到企业管理的时候,朋友说公司花了大量的钱培训,每年至少几百万,请不同的专家过来,但是收效并不大。就不禁一起思考探讨问题出在哪里?
我想这应该还是出在执行力上。
但什么又是有效的执行力呢?这还是要回到这培训的本质上来思考:
所有的执行力和培训都要围绕着如何有效的提升公司的业务能力。
对于企业家朋友而言,首先自己要有一个自己企业的业务假设,即业务管理模型,自己企业应该在用户心目中具备什么样的角色,基于这个角色去构建自己的业务管理模型,然后再细化到具体的业务模块中,例如应该有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组织,什么样的流程。最终才是基于具体的更好产品,更好组织,更好流程的培训和执行落地。
简单说应该就是企业应该是下一盘棋,而不是多盘棋。今天一个培训,明天一个培训,到头来员工也不知道该践行那些,或者说也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继续变化。
每个小组织聚在一起形成了企业的大组织,每个产品集合在一起构成了企业的大品牌。所谓的企业执行力一定是从公司顶层的用户角色出发,落地到组织,业务,流程中贯彻始终形成的落地能力,而不仅仅是一次次的培训就像达到的效果。
记得之前思考过一个话题:自律的路径。就提到过一个道理真正有效的路径一定要经历:僵化、优化、固化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次培训大家就会主动的去形成实践。
如此思考,就会发现我们原来认为的培训没用论,并不是简单的执行力愿意,更是:
企业并没有一个让道理落地的模型。并因此形成了是知识就培训,是思路就下达达过程。
这太重要了,我们培训了一次又一次,讲了一遍又一遍,为何就是不进步,终于找到源头:
企业并没有找到一个有效办法让对企业有效的方法落地,更甚至是企业家自己并没有想清楚自己的那一盘棋的整体模型。
我们无论是培训也好,顾问也罢, 其实是用战术上的勤奋,在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我们之所以这样做其实是假设出了一个新模型:
企业不成长,不进步原来是员工的不进步造成的。员工的不进步是因为培训不够造成的。
这就好比我们个人成长一样,我们之所以不进步大多数的假设就是:
自己学习不够,而学习不够就是读书不够,到头来却发现读了很多书,听过很多道理后,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不跟企业碰到的问题如出一辙吗?
这才是问题的根本,假设错误,就会造成行动路线错误,所谓的战术勤奋,战略懒惰其实就是战略假设失效造成的战术白忙碌。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要进步应该道理都是一样的,首先想清楚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或企业,然后就是基于这个目标去学习构建独特的生存模型,并通过僵化、优化、固化的自律过程,真正让自己的目标可期。
企业明确要具备的能力,接下来的培训和执行全是基于这个能力的僵化、优化、固化的落地过程。
先把明确的道理落地,再谈其他知识的赋能,如果我们都不具备已有能力的落地经验就更谈不上更多知识的落地扩展了。
老板态度➕落地模型=执行力。
培训赋能是能量,自律落地是力量,一个都不能少。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