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没有车祸,没有癌症,没有狗血剧情的纯爱电影,获得了豆瓣8.9的高分。
《怦然心动》讲述的是一个简单温馨的“初恋”故事,但是没有人会把它当成纯爱情片,它还包涵了亲情,成长,善良,价值观,世界观…
影片的男女主角都是情窦初开的初中生。女主角朱莉是个勇敢,善良,热爱着这个世界的女孩。而男主角布莱斯是个胆小,怯懦的傻小子。
朱莉对布莱斯一见钟情,和大多数稚嫩的感情一样,她一心一意喜欢着布莱斯。在她眼中,布莱斯是完美的。细想一下,情窦初开时的我们是否也这样喜欢过人?
布莱斯则对朱莉的热情避之不及,想方设法摆脱朱莉。两人的你追我跑从小学持续到初中…。
朱莉的父亲注意到了这件事,不过没有制止朱莉的行为,而是教导她看人不能只看某一点。父亲说:“有的人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而有的人整体还不如他各部分的相加。”
起初朱莉并不了解父亲的的意思。直到接下来一系列事件后,自我意识和世界观开始觉醒。朱莉开始用“整体是否大于部分之和”来观察身边的人,包括布莱斯。
当朱莉恳求布莱斯和她一起保护梧桐树的时候,布莱斯却一走了之;当朱莉好心把鸡蛋送给布莱斯一家时,布莱斯却以一个荒唐的理由不断扔掉她的鸡蛋;布莱斯甚至和朋友在图书馆嘲笑朱莉的脑瘫叔叔。
朱莉开始觉得布莱斯其实也不是完美的。甚至整体少于部分之和。
认识到自己喜欢的人并不是完美的,这是长大的第一步。
当朱莉不再对布莱斯抱有幻想时,布莱斯却有了变化…
布莱斯的行为只是出于怯懦,并不是真的想这样做的。他对自己的感情很困惑,也不敢做出冒险的决定。幸在他有个甘道夫般的外公。当布莱斯因为胆小而做出种种错事时,是外公教育了他,让他逐渐成长,开始看到朱莉的闪光之处。
外公对他说:“有的人浅薄,有的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可是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像彩虹般绚烂的人,遇见她之后,你会知道其他的一切都只是浮云。”
布莱斯越来越肯定自己的感情,也勇敢了起来。甚至想当众想朱莉。不过朱莉气愤地一摆手就跑回家了。
影片的结尾,布莱斯想出了种梧桐树的方法来求朱莉原谅。两人的手在多年以后也终于再次碰到了一起。
上面是男女主角的爱情主线,除此之外,其余的支线也值得我们留意。
朱莉的一家生活拮据,他们的积蓄都花在了照顾朱莉的脑瘫叔叔上。虽然不富裕,但是一家人相亲相爱,朱莉也对自己有这样的家人而感到高兴。
梧桐树被砍了以后,朱莉的父亲画了一幅画送给朱莉,呵护着女儿的心思;影片结尾朱莉直接向母亲倾诉心事,试问有哪个青春期的孩子敢把自己的感情问题告诉父母?
与此相反,布莱斯的父亲则是极父权的象征,虽然高学历高收入,外表光鲜,但是内心的某处却已经腐朽了(朱莉的话)。说话刻薄,对子女要求苛刻,导致布莱斯有烦恼宁愿和好友倾诉也不敢和他说。布莱斯的胆小性格也可能是他父亲造成的。
两个家庭折射出不一样的社会生活状态,也表现了不同的教育方式。穷养还是富养?严格还是宽松?相亲相爱的父母比任何方式都要有效。
诚然,这样一部描述中学生“早恋”的电影在国内似乎是犯了大忌了。但是认真想一下,为什么“早恋”屡禁不止?因为人是有感情的,人活着就不能否认这一点,怎么可能说一句“学生不要谈恋爱”就能控制了呢。
真正的问题不是早恋,而是孩子是否有正确的感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