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了11课《成长》,文章讲的是一个意大利小孩卖报纸和买香肠的故事,告诉人们约翰的父母从小培养他生活能力的做法,更有利于他的成长,这才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在最后升华主旨的时候,我问同学们:你认为生活能力都包括哪些能力?孩子们说学习的能力、做饭的能力、缝衣服的能力、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及像约翰一样自己能够管住自己的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待人有礼貌的能力,养成良好习惯的能力……后来我突发奇想,问孩子们:幸福是不是一种能力?孩子们异口同声:不是。轩说,幸福是一种想法,一种感受。我却说,幸福是一种能力。
我问他们,同样的一件事,有人感受到痛苦,而有人却觉得幸福,你们相信吗?看孩子们不置可否。于是我继续说,比如:“约翰送报纸这件事。大学纷纷扬扬下了三天,妈妈和小约翰一起送报纸。如果是我们有些人,就会生气,为什么这么大的雪,这么冷的天还让我去送报纸?既然你们是大人,能开车,替我送一天两天怎么了?还非要我出去干嘛!我摔倒了怎么办!”孩子们纷纷点头,表示有道理。我接着说,“可是约翰并没有这么想,你看当他提到妈妈陪他送报纸的时候那份开心,那份幸福在语言中,也在脸上。因为他懂得感恩,懂得不抱怨。这就是幸福的能力。”孩子们怔住了,幸福的能力就这么简单?
我又举例说:“当家长把饭盛好,端到你面前的时候你感到幸福吗?有没有说谢谢呢?”本来是想引导孩子们感恩身边的人和事,突然一个小女孩一脸不悦地说,“都是我给家长端饭的。早上做好饭还要叫他们呢,也没见他们说谢谢。”
机会来了,升华主旨!我赶紧表扬她说:“你太棒了,这么小就会帮助爸爸妈妈做事,甚至早起做简单的饭,叫家长起床,我看班里没几个人能做到。”这是看她的表情,哎呦,简直美上天了。于是我接着引导:“你的爸爸妈妈真了不起,他们像约翰的父母一样有远见。虽然看似你做饭人家睡觉,你端饭人家管吃,但是你已经学会了生活的基本技能,即便大人不在家,你也饿不死了。对吗?而且,你有没有发现你还拥有了照顾别人的能力了呢!你的故事也能写成文章了,你的爸爸妈妈也是了不起的家长!因为他们有远见,懂得让孩子从小学会生活的本领,你长大了会更了不起的。”孩子特别高兴,像比别人高一头一样。我接着说:“可是看你刚才的表情,却觉得自己很委屈,你虽然学会了日常生活的能力,却还需要学会幸福的能力。记得要感谢帮助你的人,感谢让你经过刻苦训练学会本领的家长和老师。宽容做错事情的人和自己不喜欢的人,这样你的心情也会变好,也会感到幸福的,这就是幸福的能力。”可能是听进去了,她愣愣地思考着什么。
其实,缺少幸福能力的人何止是孩子呢?我们大人似乎更需要重拾幸福的能力,感恩遇见、恕人容己。活得没心没肺一点,不偏执,不抱怨,幸福自然常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