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一日,开学第一天。清晨,六点十分醒来,叫醒孩子,启动读书的一天。
姐姐洗漱后,开始晨读10分钟。“站、大、定、陪”——这两天刚好刷到一视频,分享有效晨读的要领。要站着读,大声读,固定时间读,每次不用太长时间,10到15分钟就好。如果有条件,家长陪着读。主要是前期帮助孩子培养晨读习惯,固定下来。
六点半,姐姐开始晨读。我对姐姐分享了有效晨读要领,说到家长陪读。姐姐表示不用陪,我需要去叫醒弟弟,然后去给她们做早餐。
顺从姐姐的话,我叫醒熟睡的弟弟,转身去做早餐。弟弟没有磨蹭,一咕噜起来穿好校服,自然地刷牙洗脸。我问弟弟要读语文还是英语,弟弟说要读语文,我递上上学期的语文书。与姐姐设10分钟不同的是,我给弟弟设了15分钟。
七点钟,早餐上桌。吃早餐的时间,姐姐和弟弟说上学最好的时间是七点十五分。并说出七点十五分是最好时间的理由。姐姐很有说服力,弟弟很认可。
两人相互提醒着,带学校午托的被子枕头,带水杯,带抹布,带手表等。我没有过问上学需不需要我开电动车接送。上学读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们也很期待学校的生活,与同学愉快的相处。孩子没有请求我开电动车接送,或许他们就想着要自己走路上学。我打开练八段锦视频,自顾自地锻练起来。
我想,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镜像神经元,有意识无意识地会让孩子模仿身边家长的行为。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最好方式,不是教他们术与器。
早上刷视频,有博主提到,古之圣贤有一句话:父不教子,易子而教。君子不轻易教自己孩子,要不然,教到最后会反目成仇。原因在于,近则不恭,远则生怨,父不教子,近亲无伟人。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学生学习老师就是专业的人。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反而关系会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