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我读的文章是英国女作家伍尔夫写的《莱斯利·斯蒂芬》。斯蒂芬是她的父亲。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英国女作家,爱读书,爱借思考,爱写作,一生勤奋,著作甚丰,风格多样。主要作品有《达洛维太太》《到灯塔去》《海浪》《幕间》等小说;还有《普通读者I》《普通读者Ⅱ》《一间自己的房间》等文论集。
莱斯利·斯蒂芬(1832-1904)是她的父亲,哲学家,文人,《英国名人传记词典》第一任主编,并因此获封爵士。著有《18世纪英国思想史》《伦理学》等。
带着好奇的心,我想看一看作家是怎样描述她的父亲的,尤其是这样一位成果丰硕的哲学家和文人的模样的。没有失望,且甚为惊喜。
文章的第一段的第一句话,就拨动了我的心弦。
她说,
儿女渐渐长大,父亲的辉煌岁月也结束了。
品,细细品,这才是文学的语言。简练却画面丰富。
若我,可能只会说,“儿女渐渐长大,父母就老了”。这里传递的情绪和画面有一些微不同。
还有,
他攀山涉水的胜绩都是在儿女们出生前完成的。种种念想,就散落在房间里。书房壁炉上的银杯;墙角书架旁戳着的锈迹斑斑的登山杖;他常常聊起那些伟大的登山者和探险家,直到临终,钦羡和妒忌的口吻兼而有之。但他自己早已不那么活跃,只能满足于漫步瑞士山谷,或在康沃尔郡的大沼里闲荡。
作者会通过物件反映出父亲曾经的梦想、理想,(译者翻译为“念想”),它们都在房间各个角落里的物品上显现。
若我,可能只会下定义,我只会说“父亲是位军人”,若说,“家里壁橱顶部很久不打开的箱盖上落满了灰尘,父亲却舍不得扔掉。那里藏着他的辉煌岁月。”或许这样写,味道就不一样了。
……
通过作者文章中的事例和对话,我看到了父亲的性格特点和为人处事的态度。
她说,父亲有时沉默寡言,却有时候却会说几句有分量的话。他讲故事,也很简单,却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
他只用三言两语,就把此人的想法交代的明明白白。他喜欢清晰的思考,厌恶煽情和装腔作势,但这并不是说他很冷漠,不动声色,日常生活中总在批评和指责,恰恰相反,他对事物有强烈的感受,而且能够热烈地表达他的情感。
父亲对子女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忠告是,
读你喜欢的书,只因为你喜欢,绝不可装作欣赏你并不欣赏的——这是他在阅读方面的唯一训诫。以最少的字句尽可能清楚地写明你的意思——这是他在写作方面的唯一训诫。其他的一切必须自己去领悟。
父亲在晚年时,有时会说自己是个失败的作家,“样样都能,样样不通”。其实,他的成果颇丰。他的朋友们,梅瑞迪斯(英国小说家,诗人),还有托马斯·哈代(英国小说家、诗人)等等,都对他评价甚高。
文章的最后是这样写的:
他虽然是一位怀疑论者,却没人比他更相信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因此,他可能最珍重的评价,倒是梅瑞迪斯在他死后所说的:“据我所知,只有他,才配得上你们的母亲。”洛威尔称他:“L.斯蒂芬,最受爱戴的人”,再恰当不过地描述了他的品格,也正是因此,多年之后,他仍然让人念念不忘。
洛威尔(1819-1891),美国诗人、文学评论家、外交家。1880至1895年曾任驻英大使。
我的感悟
人品如何,靠的是朋友的评价,而不是你自己的表白。
有时候,自苛,是对自己有要求,也是不断进步的动力。
想一想,自己的墓志铭上会留下什么?在追悼会上朋友如何评价你?是你“曾经来到过这个世界”,还是说,你是“最受爱戴的人”?
我的收获
1.这篇文章,给我提供了一个写父亲的模板。通过一些小事儿或者正话反说来映衬出父亲的品质和性格。当然也会暴露他的缺点,而不是那么的完美和高大上。
2、如何自我评价。在我们眼里做出这么多成绩的人,其实对自己还有些不满意。但那又何妨呢?人生不就是一种不断追求和提升的过程吗?
3、写文章,和表达一样,不直说,而是通过显象的描述来传递想法、意图、目的。文字的灵动,在于入木三分的观察。
4、关于阅读和写作的忠告。
读你喜欢的书,只因为你喜欢,绝不可装作欣赏你并不欣赏的——这是他在阅读方面的唯一训诫。
以最少的字句尽可能清楚地写明你的意思——这是他在写作方面的唯一训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