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3逆熵增写作变现——不知道写什么时该怎么办?
作为纯小白写作者,一直以为只有小白才有不知道写什么的困扰,看完今天叶老师的课程分享,原来很多写作者都会有不知道写什么的困扰。
哈哈哈,那就放心了,如此,困扰自己的这个问题就不再是个问题了。
那如何解决不知道写什么这个问题呢?
学习完叶老师分享的课程,结合自己的情况思考梳理,写作分为三步,输入—思考—输出。输出无内容,可以先从前面输入入手。
一、输出无内容,首先解决输入的问题。
下笔如有神的前半句是什么?读书破万卷。
古时候,车马不便,信息不发达,获得信息大部分都是通过口传或者书籍。
如今的我们,可输入的内容其实很多,所有的人事物,都可以作为我们输入的来源,而阅读依然可以认为是最快捷,也最持续的方法。
阅读的内容又应该如何选择?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例如有些人因为成长或者工作需要,喜欢阅读实用性书籍、也有人喜欢阅读底层逻辑类书籍、也有人喜欢文学艺术类书籍。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工作或者成长定位去选择。这个过程刚好也是一个观察、了解自己的过程。
就像我的微信读书时间1300+,以前大部分阅读的是实用类书籍,可以帮我解决生活和工作的问题。
例如育儿类书籍,《你的N岁孩子系列》,帮助了解每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征和性格,应该如何和孩子沟通。
例如学习如何阅读有《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就介绍了各种读书方法。
自己成长中需要什么,或者工作赚钱需要什么能力就根据这些去选择。
现在在思维的提升中,就会阅读《认知觉醒》《打开心智》《福格行为模型》《金字塔原理》这一类打通底层思维逻辑的书。
二、输出无内容,在思考环节跟上。
解决完输入的问题,第二步就是思考。思考是一个慢慢培养的过程,所以不要着急。
从1月1号开始写作,坚持了两个半月,思考的过程,是坚持写作最大的收获。
以前读了很多书,但是很少会主动去思考,也很少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出来。
开始写作的前十几天,大部分是复盘反思,是一个发现自己的过程,后来开始通过阅读,思考写作输出的时候,就有了一种被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感觉书被印在了脑子里,不再像以前总觉得读完又好像什么都没读,不知道书中说了什么。也会主动将不同的书的内容结合在一起。
而这些思考也带了举一反三的经验触达,而不像以前学一个概念,就只会用在解决一个问题之上。
思考是输出的必经之路。
三:输出无内容,环节没有如何调整?
有了输入和思考,还是觉得不知道应该怎么下笔。
更多是自己在心态上设置了门槛,认为写作应该有结构,有文笔,有输出的价值。
从心态上对写作有畏惧,在写作方法上对自己不自信。这是在输出环节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拦路虎。
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六个字,先行动再完美。打破心理的桎梏,写、多写、持续写、持续改。
《暗时间》作者刘未鹏分享他在大三的时候接受荣耀先生邀合译《Imperfect C++》,很乐意的接了下来,却不曾想这本书六百页,排版也很密,他给自己安排了每天6、7页纸的量,大概花了半年多译完。中间有一段时间停滞,荣耀先生给他鼓劲,告诉了他一个重要的方法:如果觉得做不下去了,就硬着头皮坚持做,然后就类似于麻木了,适应了,那种望而却步的感觉会逐渐自动退去。惊人的简单,但事实就是如此,硬着头皮,过了那个情绪上最艰难的时候,也就适应了。
写作就是如此,别无他法,就是硬着头发写,过了心理情绪最艰难的坎,也就适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