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教育的力量》
3.45分钟陪坐。适合所有学生程度的讲授是不可能的,事实上课堂教学不可能以后进生为主。我调查过50名将要毕业的后进生,问他们怎样上语文课,他们说:“我最怕分析课文,本来还能看明白内容的课文,一分析就糊涂了。”原因在于后进生是一个慢性发展的过程,经过五年的小学语文学习,50%不及格学生中的一半后进生,识字量不及他们上学的天数(1800天)。而70%不及格的初中生中识字量不及他们上学天数(2900天)的已上升为90%。最近我还接过一名念了八年书的学生写的“晴架条”(应为“请假条”)。填初中毕业生登记表时,写错父母名字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识字水平低到如此地步,其他语文知识的了解程度可想而知。而他们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课堂学习方法,这样许多后进生每天上课就是到教室陪好学生坐着来了。初中三年,陪坐三年。临近毕业,陪坐人数超过三分之一。课堂陪坐是一种体力劳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比听课的学生劳动强度还大,但成绩肯定是每况愈下的。目前流行的好学生降级复习,差学生跳级提前毕业就业的社会现象,使他们不可能降到适合自己的年级去,只好陪坐到底。
4.不知语文为何物。后进生语文差,还最轻视语文课。不少后进生说:“语文课半年不上也没啥,不就是认字解词吗?”问他们初中学过哪些读写知识,根本回答不上来。再问本学期同上学期语文课相比,有哪些新知识,就更是模糊一片了。有的只知道每学期都学新课文,而新课文新在什么地方,却不知道。后进生普遍缺乏知识归类的能力,自然也就不知道自己知识达到了什么程度,还要向哪方面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