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出生时母亲难产,为了躲避灾难,父母将艾青送到农村,做了大堰河的小儿子,直到五岁时才接回到父母身边,所以艾青与父母始终没有太深的感情,对父母的关爱一直从心理上感到疏远,其实爱情父母做到了一般父母对子女应该有的的关心和爱护。
作为父亲,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得更好,有美好的前程、无优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艾青父亲对子女的严加管教,教育儿子念英文、节俭、顺从、用功读书,希望他们将来能用知识装点门面、保卫财产,过上更好的生活,这都是一个父亲应该做的。艾青为了自己的幻想和热情,离家到远方的都市求学,父亲从地板下面取出了1000元鹰洋,两手抖索,脸色阴沉,一边数钱一边叮咛你:“过几年就回来,千万不可乐而忘返!”临走时,父亲送我到村边,通过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将一个父亲对儿子求学远方的不舍与无奈,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体现了父亲对艾青深沉的爱与希望。
父亲希望艾青子承父业继承家业,将遗产世代传承下去,富足无忧的生活。到他去世的前一年春天,给艾青去过几次信,当时艾青在湖南新宁县衡山乡村师范学校任教,艾青父亲用哀肯的情感希望他回去,嘱咐他一些重要的话语,关于土地和财产的处置,他要把身后的重担托付给长子,但是艾青拂逆了父亲的愿望没有回去,一位已知离大去之期不远的父亲悲伤与失望的心情是难以想像的。
知道艾青被判了徒刑,父亲曾一夜哭到天亮,除了对儿子的绝望,更多的是对儿子的心疼与爱呀!父亲死时,艾青没为他送终。父亲死后妹妹来信、母亲来信嘱咐他回去为家庭处理善后,但艾青残忍的违背了母亲的愿望。可想而知,母亲会有多伤心,在夫亡的痛苦无助之时,作为长子的艾青却弃家不顾,母亲的心都要碎了。
母亲要怎样才能弥补对儿子爱的缺陷呢?母亲对艾青也是疼爱有加的,艾青到法国去的行李中,除了父亲给的1000元鹰洋,还有400元母亲给的大洋。母亲担心儿子出国后遇上困难,把平时不肯轻易拿出的私房钱拿了出来。艾青留美以后,母亲利用小弟赴法留学的机会,请他带钱给艾青,但这位后来做了国民党参议员、南京外国语学校校长的弟弟却把钱私自花掉了,可以看出母亲是多么疼爱自己的孩子呀,处处为孩子着想。但艾青一直与母亲有着微妙的隔膜,这或许是因大堰河的替代造成的。
艾青在1949年以后曾四次回乡,遭际不同,心情不同,每次都要到保姆大堰河的坟去看看,父母的墓地却一次也没有去过。艾青从小吃大堰河的奶长大,对他怀着深厚的感情,但亲生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难道就这样被忽略了吗?
艾青在晚年谈到《我的父亲》这首诗时说,实际生活中我对他没有什么感情的,在我的诗里则是讽刺批判的。不管艾青怎么说和家庭关系不好,在家里不是欢迎,对于父母的感情一直很淡薄,但她的父母却始终如一地用自己的方式爱着他,如果没有父母的爱和支持,艾青永远只是一个名叫蒋海澄的人,成不了后来那个诗坛泰斗艾青。
艾青五岁被接回父母的家里,父母给予了他作为父母应该给子女的那份爱,供给他生活、读书、外出留学等等,难道这些养育之恩弥补不了前五年的亏欠吗?虽然艾青的觉醒、反叛意识,促使他投身革命、走上为国为民的伟大抗日解放战争的道路,是为正义而战,为创造文明自由的新生活而战,但作为儿子对父亲的爱无动于衷,与父母没有感情,对父母没有感恩之心、感激之情,那是不是没有仁、孝之心了。
天下父母的心思是相通的,对父母的反叛、拂逆,我深深理解其父母的无奈绝望与痛心,但作为父母应理解儿子,他是为了全中国的民族解放,为了全国劳苦大众不受欺凌,能自由快乐的生活,他有更大更远的理想,他的爱是胸怀祖国的大爱。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他不能为了效忠自己的小家而放弃远大的理想,艾青是我们民族的骄傲,父母应该为儿子感到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