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你为什么不是一个网红?”

最近被疯狂流传的"日常迷信"

这个周末回了一趟家,跟我弟一起去看了一场电影,顺便逛了一下街。后来突然来的一场暴雨把我们困在了一个商场里。然后就找了一个地方等雨停,突然间他问我:"姐,你为什么不是一个网红?"

问题太突然,我愣了一下,不明所以。我问他为什么会这么问。

他就说某个特别出名的网红最近把她弟弟也带火了,她弟弟长得也不好看,不帅啊,然后就火了。在平台上有了好多粉丝,随便发个视频都好多人给他点赞评论。如果我要是个网红就好了,就可以把他也带红,走到哪里都有小迷妹,发发视频也能赚钱。

听他说完,内心很复杂,表情很尴尬。也让我开始认真思考了在这个信息数据时代里。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发生了怎样变化。

"有钱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而走红就是第一生产力。

所以上学不如整容,高考不如网红。"

近两年人人都觉得流量变现是最轻松最容易的赚钱方式。你随随便便一个自拍视频只要有人看给你点点关注你就能成为别人口中的"网红"。

今年的抖音、快手这些成就网红的平台一直再被很多媒体抨击报道各种不良事件。

"小学生玩抖音妈妈洗澡被直播"、"9岁女孩沉迷抖音,化妆拍视频"……关于这类的未成年不再沉迷学习,模仿网红拍视频、直播导致各种意外发生的事件已经太多了。很多家长感到后怕的同时也依然没有什么办法引导他们放下手机,痴迷学习。

我们在任何一个场合就可以看到,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孩,每个人都在低着头玩手机,玩ipad。人们彼此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多人沉溺于感官娱乐之中,渐渐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因为现实太残酷了,生活太难了,所以能网络世界里寻找一种满足感。正因为这些,几乎每一个人都清楚的知道"刷快手会上瘾,抖音有毒"还是依然乐此不疲,手指一直在屏幕上往下滑。

我也有注册过快手,抖音的号。快手是17年的时候,我朋友问我,你玩快手吗?给我点个关注点个赞。我当时不知道快手是什么,大概就知道肯定是个什么软件,就抱着好奇心下载了。

对于当时正在拼命背单词准备考四级的我来说,简直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没有意外,我下载完就"中了毒",有事没事都会看看"别人的生活","别人的男朋友"。

还好我的自控力还算可以,告诫自己不能太沉迷于网络。别人家的世界到底是别人家的,自己的生活节奏不能被影响打乱。而且我也发现,那些很多视频基本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换了个人去拍,万变不离其宗,看多了就不觉得好看了。后来玩了大概一个多月就卸载删除了。

而对于未成年来说,虚拟的网络世界刚好满足了他们对于这个社会的巨大好奇心。总觉得成为网红就好了,既出了名还能挣很多很多钱,就跟明星差不多了。不用天天学习上课,还能享受有钱人的生活。在他们的感知里,手机里炫酷的生活比课本上枯燥无味的知识能得到更多的视觉快感。

这些网络平台本身没有错,让人们分享生活,分享快乐。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借此想要赚钱成名的人也越来越多,虚荣心和金钱的满足感最容易使人迷失自我。

有人说"世道变坏,就是从只认可流量开始的。"这句话形容今天这个时代真是恰如其分。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道:

“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

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

一切公共事物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如果我们成了消费娱乐的奴隶,幻想于坐享其成,我们早晚会成为这个时代的牺牲品。


我现在很反感在公共场合刷短视频的人,看视频是你的权利,但是我希望你不要放那么大音量,而且还一直重复一首歌的高潮。

这是一个好的时代,也是一个坏的时代。时代给了我们很多成就梦想的机会,让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就能得到各种我们感兴趣的信息,所以希望我们能静下心来好好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是盲目的效仿他人的生活。


以下是我跟我弟后来的对话。

"你觉得抖音快手好玩吗?"

"不好玩,我就是天天无聊没事干才看的"

"那你没事干就不能看点书啊"

"看书看不进去,没手机好玩"

"那你觉得自己以后怎么办?成为网红吗?"

"不是啊,我喜欢玩电脑,以后我可能会学习计算机之类的。我也想开发个游戏。就是现在没人教我,我不知道怎么学。我没事就看看他们的视频,然后下载别的软件,想着怎么也能制作成他们那样。"

"那你不还是想成为网红,哈哈哈哈哈"

"也不是吧,我知道自己成不了网红,又不帅还没钱。"

"阿哈哈哈哈哈,还挺有自知之明。我希望你成为你自己,不要模仿别人,活在现实里,多看点书学点知识。不一定非要靠拍视频积累粉丝才能成为网红阿,你如果一直坚持干你喜欢感兴趣的事,你也能成为这个领域的"网红""。

"好,等我以后开发游戏赚钱了,把你带成"网红""。

"哈哈哈哈哈哈哈,好"

这个对话也反映出很多未成年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判断能力,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干扰。他们不太容易判断对错,只有喜欢和不喜欢,家长们多引导他们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很多不必要的担心和麻烦就不会发生了。当然我们要做好榜样,你不能自己也在拿着手机刷快手,让孩子去写作业吧。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培养很重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