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不懂养育的重要意义,一直老人帮忙带孩子。上小学才开始接手,但习惯已经养成,磨合过程中一直彼此相互不适应。学习过程中老用故有思维去灌输给孩子知识。导致矛盾激化不断,一系列的因果逐渐显现,我开始克制不住的从抱怨,指责,挖苦,打骂,恶语相向,拳打脚踢,后来觉得自己快要精神病了,家庭氛围也前所未有的紧张糟糕。
后来,经常和儿子好朋友家一起聚餐,玩耍,也经常谦逊向他咨询育儿方法。他爸爸告诉我:我们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孩子遇到不会,不懂的,如果老师言辞犀利,吼着叫着,我们心里一定紧张、害怕、更学不会。所以一定要向对待朋友一样,慢慢地,轻松愉快,耐心的给他说。告诉他:学习遇到不会的是正常现象,都会了就不需要老师了。不懂就问,这样你懂的就越来越多啦,不会的就越来越少。孩子要多激励,多认可他。这样他才能感受到学习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不排斥,不抵触,愿意学自然成绩就不会太差了。
幸福了一段时间,后来又控制不住情绪,老师私发反馈我,发现孩子与同学发生摩擦,感觉孩子心理有异样。我开始反思自己,改变自己,调整自己的状态。听樊登老师讲书,若教育孩子感觉很痛苦,一定是父母管错了!我又做笔记,又反思日记,又是写心得总结,找孩子优点,制定学习计划,激励机制,就差启动仪式了。风声大雨点小,没多久又被情绪激化归位0。
悟性是什么,悟性就是别人听一听就能用所听付之行动,常人需要动笔写心得次之,在摔倒后悟出道理。在而次之,屡屡失败,不撞南墙不回头,最终臣服。
我觉得我是比最后一种还要次之的人,因为我无法驾驭我的情绪。听懂了,也付出行动,但总是不能坚持下去。导致孩子学习与兴趣没有自信,没有强项,打击,批评,不会使人进步也孕育不出健康的果实。
初中后因两位亲人离世导致我一蹶不振,疫情单位不好请假,又发生了一些打破我认知范围的事故,人生三观受到巨大破灭。对孩子学习彻底放手,初三疫情又开始陪学生涯,艰难渡过后,高一又开始彻底放手,高二老师谈话后启动陪学,但身心精疲力尽,只是陪着无法在对孩子指手画脚,亲子关系也得到缓解。
网课一对一,我发现我的问题是缺乏错题总结,孩子不爱整理错题,视而不见。线下一对一,我发现老师很亲和,不会发脾气,孩子学得也很轻松自在。后来,对门姐姐毕业开始辅导他数学,我又发现,虽然他问题多,但是只要他做得好的,姐姐就会鼓励,就会捧杀,夸的儿子是眉飞色舞,要上天啦,更是配合得不得了,男女搭配确实干活不累。人性就是这样爱听好听的。做得好的做得对的,就一定及时肯定,及时反馈,及时捧杀,这样他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持续前进。
假期,我和孩子一起学习文言文,怕效率不高,每次都是一句一句翻译,我问他答。一天早上我赖床,他起来背诵《陈情表》一边背诵一边说这个人太牛了,几次三番请他去当官他都不去。这是我见过最厉害的最牛的人啦!不一会找我主动背,边背边说,妈妈你不要说话,不用给我提示,自己一边效果一边还翻译着。带着思考背完了,解读译文更是信手拈来,没前一句就翻译完了。我狠狠地夸了他的行为,问他今天怎么背诵这么得心应手?是不是看视频讲解啦,他很激动地说,没我就看下面的译文。觉得他真是了不起,所以我就背得很轻松。
你瞧,你主动给他挑好,选好,一句一句告知,不如人家自己主动愿意学来的效果快。内驱力的力量真大。因现在高中学习难度加大也我也无力改变什么,所以索性放平心态,遇事和他商量,谦虚,平静,表达我的观点,寻得他的意见,听取他得想法,鼓励他劳逸结合。学累了就休息,找同学去玩,滑雪,打球,电影,锻炼跑步,听歌,看小说……去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不止学习,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反而,我说得要求他开始试着慢慢接受,改变……我想只真诚在起作用,感觉是相互的,他感受到我的真诚,没有敌意、没有鄙视,没有指责与埋冤,自然也就乐意接受我的意见。
背单词是他最无效的学习,时间久又记不住。于是我建议说,咱们换一种学习背诵单词的方法吧,你找一找,我也找一找。他找了歌唱版本,我找了一个词根的版本。让他自己试着去看看那种适合,自己唱了一会说选择词根表的。背了一会,慢慢找到感觉,先记词根然后在词根基础上添加一部分单词,在加上音标一拼读,就差不多了。背完我在及时认可鼓励,吹捧他。完美,我也不累不气,他也找到学习的动力,岂不乐哉!
红楼梦中说,要放下,要看穿,要视金钱如粪土,其实你没有经历,你很难放下!如果你没有经历富过,你是很难知道富的滋味是什么,富的痛苦是什么,很难返璞归真。正是因为我经历了这些磨难,回忆起来都夹杂着心酸,但也是我的一种精神财富。因为放不下是因为不够痛,只有足够痛,才会放的彻底,放的平静,放的义无反顾,有放才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