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陵台在封丘县东北方向二十五里的青堆村,青堆村后有一处人间仙境叫做青陵山坳,而青陵山坳四面环山,青陵台就在这进出青陵山坳的必经之地,传闻年轻的男女到青陵山坳游玩一番,再到青陵台诚心祈祷,就可以得到心向往之的最美好姻缘和爱情。
青堆村的老人说,起初,世人是不懂爱情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冰冷乏味,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社会都是三纲五常君臣礼仪,没有青陵山坳,也没有青陵台。而青陵山坳和青陵台分别来自于两个美丽爱情起源的传说。其中,青陵山坳来自于弄玉和萧史的爱情传说。
周襄王16年,即公元前636年,东周各国相互攻伐,民不聊生,时秦国国公为秦穆公,国力在周边各国中相对强盛,秦穆公爱好和平,故战事较少,国民得一刻休养生息。秦穆公有一个女儿叫弄玉,甚得秦穆公的宠爱。弄玉姿容绝世,且聪明乖巧,还通音律,更为称奇的是,她学步伊始抓的第一样东西就是笙,长大后迷恋吹笙,很快成为吹笙高手。她住的凤楼中,常常会传出美妙的笙声。
是夜,正值月半,弄玉辗转难眠,起身推窗,月光如银,她取笙对月而奏,虫鸣唧唧之中幽幽地升起一股如烟般的笙声,飘向天边,在星空中来回飘荡。微风拂拂,隐约中,弄玉觉得,自己并不是在独奏。因为,星空中好像有一缕箫声,正在与自己合鸣,声音若有若无若近若远,弄玉暗自惊诧,停笙而听,箫声亦止,若闻天际,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后来,弄玉回房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位英俊少年,吹着箫,骑着一条金龙从空中飞来。少年对弄玉说:我是萧史!我很喜欢吹箫,听闻你吹笙如遇知音,特来这里和你交个朋友。
说完,他就开始吹箫,箫声悠扬,听得弄玉芳心暗动,于是拿出笙合奏。他们和了一曲又一曲,两情相悦心有灵犀。
这是一个多甜美的梦呀!弄玉醒来后,晚上的梦仍然历历在目,亦真亦幻,她不禁一再回想梦中的情景,对那位俊美少年念念不忘,茶饭不思一筹莫展。
穆公听闻,按女儿梦中所见,派人寻至华山明星崖下,果遇一人,羽冠鹤氅,玉貌丹唇,正在吹箫。此人姓萧名史。待弄玉见到萧史,顿时眉开眼笑,因为萧史就是她梦里的少年啊!
萧史和弄玉在一起后,恩爱非常,两人经常一起箫笙合奏,秦国的山林、溪边、蓝天、夜空,几乎时时可以听到他们缠绵美妙的乐声。
秦国的少年男女被他们这种浪漫的行为感染,开始也爱唱歌跳舞,男女间开始建立友好的感情,全国的气氛由严肃变成活泼。这种现象使得朝廷臣子很忧心,怕社会风气因此变坏,所以不断向秦穆公反应。秦穆公为了堵住悠悠众口,所以在青陵山开辟了一个山坳,山坳四面环山,只留一个小小的出口命士兵常年把守着,而萧史和弄玉从此就在里面隐居了,这个山坳就是青陵山坳。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弄玉和萧史乘紫凤和赤龙归去,成为一对神仙伴侣。萧史和弄玉虽然乘龙跨凤而去,但是他们的故事被当代的文人写进了《东周列国志》里,并把他们的感情命名为“爱情”,后世的君王认为爱情可以转移年轻人们的热情,给社会更多活力,从而使他们的统治更加稳定,所以,开始大肆地宣扬爱情,传播萧史和弄玉的传说。甚至传到最后,人们都说:萧史和弄玉本就是一对神仙,来人间就是为了给人们传播爱情,他们隐居的青陵山坳也经常有其他神仙出没。
清代李渔在《笠翁对韵》中曾有如下描述: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弄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