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此书时,私以为是一本鸡肋读物,抱着准备入写烂书榜书籍的批判思维试读,发现自己是真的误会作者了。
凯利•麦格尼格尔是一位健康心理学博士,致力于帮助人们做出积极的改变。本书吸收了最新的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最新洞见,认为我们在关于自控力的看法实际上妨碍了我们取得成功,可能会让我们良好的初衷脱离正轨。
慎独就是自控,更深入的含义是在面对自己的时候也丝毫不松懈。不可控的因素不胜枚举,而可控的却只有看不见的自己,你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决策模式?是否不经意间奉送了大好时光?这篇速读将会拨开云雾见日明。
1、人类是唯一会考虑未来的物种。
远古时期的采集者并不担心未来,现采现吃,无需贮存粮食。随着农耕文明渐渐地深入,人们开始了7000多年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未来”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农业的一大特点是其不确定性,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一旦这些环节中的任意一环出了问题都会颗粒无收。这种压力影响深远,基本上成为了现代政治社会制度的基础。
2、压力会勾起欲望。神经学家证明压力包括愤怒、悲伤、自我怀疑、焦虑等消极情绪,这会暗示你的大脑进入奖励状态。
当吸烟者面临绩效考核时,他们的抽烟欲望变得难以想象,反而会更添紧张。大脑的奖励机制可以刺激多巴胺的分泌,是在依赖奖励承。缓解压力的方式不是抽烟、喝酒、购物、玩游戏、摄取高糖高脂食物等,而是健身、听音乐、按摩、外出散步等这类让身体分泌血清素、催产素的活动,后者不会释放多巴胺让人兴奋,所以我们总是忽略它-------那些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事情。
3、只要我们的思想存在正反两方,好的行为就总是允许我们做一点坏事。
严格说来,许可逻辑本身并没有逻辑可言,控制了购买欲的消费者回家之后很可能会多吃点美食,即便只想想你之前做过的善事,都会允许自我冲动行事。这种种看似合理的松懈使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悄然放纵自己,今天计划的完成不能成为明天推迟计划的理由,为目标奋斗的途中不能自我麻痹。
4、有时候,大脑会对能完成目标的可能性感到兴奋,而它经常错把可能性当成真正完成了的目标。
对未来的乐观主义精神,不仅会影响计划怎么执行,更会影响究竟会不会按计划执行。今天先吃个奶酪蛋糕也无所谓,从明天开始就去健身房。这种乐观精神对明天的期许是和今天不一样,而事实并非如此。今天的商业模式需要的不仅仅是创新,更重要的是一种危机感。新鲜的事物不断涌入,而互联网的加入使新事物的传播速度令人咋舌,常存危机感是最后一根稻草。
5、光环效应:放纵的东西和高尚的东西同时出现。一言蔽之就是“感觉良好”会取代常识判断。
标有零脂肪的食品是不是有让你大快朵颐的欲望?有很多神奇的词语破坏了长远目标被光环笼笼罩:无添加、公平贸易、为了慈善等等。简单的“正确”和“错误”早已不是这个新世界的价值尺度,要做到始终如一,就得认同目标本身而不是投射在上面的影子,那是光的衍生品,而不是我们坚持、奉行的源泉。
“慎独”一词最早出自《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为君子在独处时也会谨慎不苟,严格控制自己的行为,自觉自律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
凯利博士倡导的自控力和儒家奉行的慎独其内涵都是自我约束。儒家思想只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西方科学则更强调世界观和世界观的科学性。
现在不难发现二者是可以融汇贯通的。本书是为“慎独”增添了科学的内涵,加之时代精神,成为一个更符合现代人口味的概念。究其本质,古代先贤早已把慎独看成一种美德,常怀律己之心,日日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