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在《文心》一书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管是书中写到陶渊明的“田园诗”还是俄国作家的“工厂生活”,都是对当下时代的反应,而这本书本身,讲述的处于抗日时期的故事也同样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冰与火之歌》中说:读书的人在他死之前能活一千次,而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一本书,往往包含着作者当时的知、情与意,有的时候并不是刻意,只是每个环境下的人难以避免的带上时代的情感。我们通过文字的时光隧道,越过山丘、跨过河流,甚至追溯时光,到达作者当下,虽然由于经历、经验的不同不能完全了解作者当下心境,或许重来一遍,作者本人也不能回忆起当时所感所想,但大脑的活跃使我们能够产生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见解。
或许不再有“阡陌之间,鸡犬之声相闻”,但通过陶渊明,我们能够感受当下田园生活的闲适、舒暇;或许中世纪欧洲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是通过莎士比亚,我们对当时戏剧般的生活可窥见一斑;或许你内心也有个无人小岛,通过鲁滨逊,我们将整个故事完整的描绘出来。阅读,真是件神奇的事。